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1255再铸鼎 > 第605章 ?? 李氏朝鲜 二

1255再铸鼎 第605章 ?? 李氏朝鲜 二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17 01:01:20 来源:转码展示1

1270年,3月22日,高丽,西京(平壤)。

高丽全境多山,只在海边有零星点的平地,这些平地自然也就成了人口聚居之处。在这些聚居地之中,西京平壤可谓同时具备了地理与人文优势。从地理上来说,这里地形相对平坦,又有水系纵横,适宜发展农业,同时群山环抱有险可守,是个偏安的好地方。从人文上来说,这里地处中原文明向半岛渗透的第一站,能首先体会到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好处,自然也容易成为发达的地方。

但正是因此,也使得平壤成为了高丽与中原大国对抗的最前线。若是半岛政权认命臣服于大国,那还好说,比如高丽建国早期的十世纪的时候,边境和平,平壤一度成为莺歌燕舞的好地方。可一旦与大国展开了对抗,那可就惨了,比如隋唐之时高句丽在平壤一带与王师反复拉锯,几乎把这个好地方打成了白地。

而之前的几十年,平壤又陷入了浩劫之中。高丽人对蒙古时降时叛,每次蒙古人起兵讨伐都要来平壤一趟,那么把这里折腾成了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在这个十年,情况好了一些,一来高丽国王王禃对忽必烈表现出了恭训的态度,二来蒙古人也嫌烦了,有意识地在高丽北部扶植一些忠于他们的高丽领主以牵制反抗势力,所以局势就稳定了下来。西京无战事,也就有了休养生息的空间。

所以,当去年林衍发动兵变,铲除权臣金俊,废除王禃改立其弟王淐,并且表现出了对元朝敌对的态度之后,平壤一带的高丽领主们,如李延龄、崔垣、玄元烈等,齐刷刷地表示了反对,转头就投到了元朝旗下。

这种情况对林衍自然是极端不利的,元朝甚至不用派多少兵来,只要遣一员大将带领数百精骑压阵,靠北高丽仆从军的兵力,就足以把他碾得灰飞烟灭。历史上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林衍起事之后很快就被元朝镇压,一路从开京往南赶下了海,高丽的最后一点反蒙势力也因此完全消散。呃,不过这个时空有东海人搅局,很不巧地与林衍同时闹腾了起来,还把辽阳给占了、进一步威逼沈阳,使得元军无心也无法东进,只能放任两帮高丽人一南一北大眼瞪小眼了。

现在的高丽局势是,北边的亲元派兵力众多,林衍无力打过去;但林衍也不是吃素的,他掌握“三别抄”这么一支精兵,几年来与东海国贸易又攒下了不少精良武备,论实力不可小觑。而亲元派人虽多,派系也多,单独一个派系不可能对付得了林衍,又不够齐心,没法拧起来往南推过去。所以,双方就只能这么僵持着,各自寻找外援以求突破了。

在这个背景下,一股外部势力突然到来,打破了僵持的局面。

……

黄海北部、高丽半岛西岸,一支打着“齐”旗的船队浩浩荡荡自西而来,逼近了大同江口。

自古以来,大城皆要依托大河而生,平壤城也不例外。大同江发源于半岛中部群山,向西流经平壤城,又折转向南,在黄州城附近再次转向西入海,为平壤提供了水源和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反过来说,也为外来者提供了入侵的通道。

大河入海口水文复杂,船队靠近后没有径直入河,而是择地下锚停泊下来,派出小船勘探水文,再作下一步行动。

船队中前部,一艘挂着华丽大旗的大海船上,李璮站在艉楼上,向东方的大河和两旁的陆地看过去。

“了无人迹,连渔船都没几艘……”

大同江口很荒凉,与富庶的清河流域截然不同,令有志于此地的李璮不怎么满意。但这也不出他的预料,而且战前自乱军心不是个好主意,于是他立刻改口道:“也没什么防御,我军自可长驱直入。”

他命人取出一份地图来,参照着眼前的实景在地图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这份地图是东海国提供的,也不怎么精确,就是在简易的地形图基础上标注了一些城池的位置。李璮先找到了上面的大同江口,然后又循着河道向上游看过去。

大同江的下游地区归属高丽黄州管辖,黄州下辖五县和若干镇,其中沿江的有江口南岸的长命镇和内陆的江西县,除此以外,并没有特别的江防城塞之类的东西。

江防虽松弛,但大同江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阻碍,江水湍急,江中水文不明,外来的海船难以直接闯入,齐军想直捣西京还是不太容易。

但李璮敢率军跨海远征,自然不会毫无准备。待到小船在江口转了几圈,船队之中便旗鼓大作,三艘中等体型的战船便开始加速起来,向江口之中试探着行进过去。

这三艘战船是李璮去年向东海国订购的浅水炮舰,长约35米,体型修长,分上下两层船舱。下层底舱中有人力螺旋桨动力,也可搭载一些人员物资,能够推动整艘船在江水中自如行动。上层炮舱中装备了一系列火炮,主要以成熟的龙吟炮为主,也有一些便于近战的小口径后装炮。

当年东海国接到这个订单的时候,还以为李璮是要加强清河上的防御。这笔订单利润丰厚,技术上也已经对新式蒸汽船不构成威胁,对大战略有利无害,因此管委会便很痛快地批准了。没想到李璮将它们拿到手中后并不是用在清河上防御元军,而是用来进攻高丽了。倒也不坏。

三艘炮舰吃水浅,又有螺旋桨动力,在复杂的江水中依然行进自如。随它们之后,船队中吃水浅的沙船也挂帆向江中航去,剩下的大海船也没有闲着,跟着小船一步一探地缀在后面,缓慢而坚定地溯江而上。

高丽人在大同江上没有战船守备,但却有些小渔船和小商船出入,它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齐军船团惊到,东躲西逃。其中相当一部分便溯着江水往东边的长命镇逃去,齐军便也正好追着他们省去了探路的功夫。

大约两个时辰后,时间到了午后,三艘炮舰便抵达了长命镇附近。

长命镇位于大同江南岸,周边有不少农田耕种,有渔民定期出海捕捞,还有过往商船停靠。对于商业不兴的西京一带,这个小镇算是相当不错一个港口了,也正是因此才被齐军选择为首要目标。

北高丽地区由众多军阀分治,长命镇所在的江南岸一带由大将玄元烈统治,这个镇子也就分包给他的一个亲戚玄青驻守。玄青手下兵不多,但守着这个港口要收税,总会置办几条战船。之前他接到消息,说海上有大船来袭,便把战船派了出去,去看看是什么情形,这一看就惊到了——

“乖乖,竟有如此大船!”

齐军炮舰身长三十多米,虽说因为吃水浅排水量不大,但水上部分的体型看上去可不小,在这大同江上甚至可算“巨舶”了。跟这巨舶一比,玄青的所谓“战船”不过是小舟而已,见到如此强敌来临,根本没有一战的勇气,直接调头往镇上逃去。

不过他们欲逃,齐军却不打算放过他们——这几艘小破船,不正是拿来立威的好祭品?

很快,船上的工况提高到了四级,底舱中的脚夫们拼尽全力踩踏着,三艘炮舰以与体型绝不相配的高速冲上前去,对着逃亡中的高丽战船打开了侧面的炮窗……

“轰轰……轰!”

侧舷的龙吟炮好整以暇地接连发射,把炮弹往眼皮子底下的目标打过去,几乎弹无虚发。这种着名火炮虽然相比最新的东海巨炮已经差上许多,但仍是一种威力卓着的火炮,即便对付一般的海船也很轻松,更别说这种跟渔船差不多大的所谓“战船”了。

很快,高丽战船就千疮百孔,在江上变成了漂浮垃圾,然后慢慢沉没了下去。

此时双方船只已经离长命镇不远,交战的过程被镇上的居民和士兵看在眼里,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震撼——那如雷巨响到底是什么声音?战船怎么就沉了?这是什么神鬼作祟?

炮舰击沉目标后降低了工况,速度有所放慢。不过在陆上人的眼中,它们带来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随着距离的接近越来越大。炮舰黑色的船壁涂饰着七彩的花纹,看上去有如神魔一般,岸上本来还集合了一批高丽军试图迎战,看到这些黑船接近港口都两股战战起来。

“都别动,给我站稳了!船再大,还能冲到岸上不成?守住港口,等……”

高丽将领玄青仓促披挂上阵,在手下背后大声呼喝着,试图维持住士气。然而随着黑船上的人不断动作着,恐惧还是在军中快速传播开来。而很快,事实就证明他们的恐惧并非虚妄。

三艘炮舰在港口附近下锚停泊,炮口从侧舷上的炮窗齐刷刷地伸了出去,然后随着一声号炮,几十门大小舰炮一齐打响——

几乎就在同时,岸上歪歪扭扭的高丽军阵中出现了一大片血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