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年,10月27日,蓝村镇。maixi9
蓝村镇位于大沽河东岸,胶西城以北、落药要塞以南,差不多是两点的中点,不过当初东海商社之所以看中了这里,不是因为这个地理位置,而是为了修路。
是的,修路。
商社全面接管即墨县之后,自然也继承了在即墨县征发徭役的权力。徭役别的事不好干,拿来修路是最合适不过了的,于是统合部就准备把胶西县-即墨县之间的官道整修一下,以方便物资的运输。
但是实地勘察了一遍之后,建设交通部认为原先的官道问题太多,不适合再使用。那条官道比较靠南,接近胶州湾海岸,基本就是从胶西县的大沽河码头一路向东,延伸到墨水河,再沿河修到即墨县城。金亡之后,它年久失修,路况极差,途中许多桥梁已经成了危桥。
这样的道路,以商社现在的技术,修复起来成本极高,一个农闲季不一定修得完。所以建设交通部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北线方案。
旧官道以北,有商人们自发走出的一条路,从即墨城向西延伸到大沽河边的蓝村镇。这条路没什么河流阻碍,即使有,也只是小河,有附近村民修建的小桥,走完一路不用涉水。到了大沽河之后,再搭船前往胶西城,可算是一路畅通。
于是统合部最终拍板,由建设交通部组织人力,按照北线方案,修建一条二车道的夯土路。由于这条路之前走的人多,已经有了道路的雏形,因此修建起来还算容易。他们怕一次集中太多人闹出群体**件,每村只征召了个位数的人,第一期总共只有二百人,等以后视情况再增加。
不过工地上饭管饱,干得好还能用工分换到粮食、咸鱼、布匹、木器等小商品,因此服役者劳动积极性颇高。口口相传之下,后来竟有不少人主动来服役。建设交通部也乐见其成,主动干活的人不容易闹事,而且发放的奖励本来就是从即墨县的秋税中出的,算是用村民交的税雇佣他们自己,东海人反正不亏,何乐而不为呢?
统合部因修路的事注意到蓝村镇之后,逐渐发现了这里的妙处。
此地离胶西城和落药要塞都很近,算是北部防线和南部防线的连接点,信息和兵力可以在此交汇,又有大沽河天险阻挡,安全度很高,是设立前敌指挥部的好地方。而且大沽河对岸就是未来的胶莱镇,再往西走一段就到了胶水河,目前往新河要塞转运物资就是在西岸卸货再运到胶水河。
如此看来,蓝村西望胶水,东连即墨,南北有大沽河方便的水路交通,简直就是整个胶州的十字路口啊!难怪后来修建的胶济铁路要从这里过呢。
因此,蓝村镇在统合部的待开发地区列表上的排位急速提升,已经排到了青岛地区的前一位。交通部更是把这里视作了根本之地,陆平已经向统合部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在山河防线建成之后,把铁道队的驻地转移到蓝村镇,并且在这里修建一个二十四门的“大型”轮窑,利用大沽河从莱阳县运来煤炭,在蓝村镇就地量产建材,用于支撑周边的建筑和交通需求。他们甚至计划利用轮窑大量烧制石灰,然后将蓝村-即墨的道路升级成三合土路。
就目前商社的技术条件,柏油路仍然是个幻想,水泥路也太贵,只能在关键地带少量铺设。反倒是早期用过的三合土,虽然比水泥差了些,但只要大量制造石灰,再与粘土、砂子混合即可,可以大规模铺设。而且路面效果也不错,经久耐用,不怕风吹雨淋,怎么都比夯土路强多了,成本也不算太高。现在又没几十吨的大货车毁路,寻常人畜车辆绝对承受的住。
而且三合土是一种极好的路基材质,就连后世修路的时候,也常常铺设一层作为基础。现在修三合土路,等到将来技术进步了,只要再铺上一层水泥、精加工石板乃至沥青之类的高级材料,立刻就成了高等级公路,原先的工作一点不浪费,非常合统合部的刁钻胃口。
当然,目前生产力紧张,这样的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蓝村镇上,除了来来回回忙碌的服役村民和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的商人,就是一片片白色的营帐了。
这里是义勇旅下属野战团的临时驻地。野战团是临时编制,根据不同需要会有变动,此时由第一营、保障连、一个骑兵排和一个炮兵连组成。
夏有书正带着士兵们收拾营地,准备起行。这时,去大沽河边装运补给的车队回来了,旁边还跟着几个穿着海军蓝色大衣的人,被门口的卫兵拦住检查证件。他眯眼一看,领头的是海洋部的高川,剩下的不认识,应该是海洋部的水兵,于是不紧不慢上去打了个招呼:“哟,高川,这么早就过来啦?”
这次攻打乳山,本来计划由第一舰队带着海军陆战队自己搞定,不过由于侦察到姜思明仍然在攻打郁州岛,时间还算宽裕,所以军委会为了稳妥起见,决定把义勇旅的野战团也派过去帮忙,来一次陆海联合行动,也是增加一点义勇旅的战斗经验。为了联络方便,义勇旅和第一舰队也互派了联络员,陆军这边出的人是司徐,而海军派来的就是高川。本来预定的计划是等野战团行军到即墨城的时候,高川才过去汇合的,没想到今天他居然主动过来了。
高川也招了招手,一边打量着军营内的场景,一边说道:“这不是来和你们同甘共苦了嘛,顺便学习一些经验。嗯,怎么,你们还是准备把帐篷带上,不搞拿破仑式行军了?”
所谓的拿破仑式行军,是指行军时不带帐篷,士兵们露宿野外,最多点个篝火,再裹点大衣或棉被什么的。这样可以省掉大量辎重和扎营的功夫,提高战略机动能力,被后来的很多军队效防。
拿破仑时代,技战术背景与东海人现在的条件近似,再往前,很多战术都尚未发展成熟,不太值得学,再往后,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技术进步,实在是学不来。所以这个时代的相关资料被大量地整理出来,供军事部门参考。这些资料有的是爱好者和历史学家回忆出来的,也有的是从电子产品的角落中扒出来的,可靠性存疑,但对安全部和海洋部的军事建设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次虽然是海陆联合行动,但是野战团不会搭乘战船前往乳山,而是走陆路过去。这一是因为现在的新兵们没经过海上训练,一旦上船晃晕了,那就别想作战了;二来也是顺便做一次行军训练。目前义勇旅的新兵们虽然已经拉出去打过几场了,但大都是一日内点对点的短途行军,不需要携带太多辎重,难度并不高。去莱阳县那次,也是沿大沽河而行,辎重都用水运,不太费力气。而这次乳山之行,陆路行程接近一百公里,无论对士兵的脚力还是对义勇旅的组织能力,都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当初制定行军计划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发扬革命精神,来一次拿破仑式的行军,不过后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没有实行。
夏有书摇摇头说:“现在天气太冷,夜间露宿要减员的。如果不带帐篷,就得多带燃料取暖,辎重没少多少,还影响身体状态,还是算了吧。”
高川看着一个正在捆扎棉被的步兵班,说道:“我觉得也是这样,第一次走长途,还是别搞得太辛苦。行程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前半段走慢点,每天十五公里,走两天到即墨城;后半段加快一些,每天二十公里,到达金口堡也用两天。”夏有书检查着一辆运货马车。
“嗯,是个稳妥的方案。”高川也装模作样在马车的货物中翻了翻,然后笑了起来:“当初我们还鄙视姜家军日行三四十里慢如蜗牛,等换到我们自己行军了,没想到也慢成这样。”
夏有书也笑了一下,说:“哈,纸上谈兵容易,真走起来,才知道麻烦事一大堆啊。不过如今昼长短了许多,算起平均速度,还是我们要快些。嗯……不管怎么说,这个速度确实慢了些,等这阵子过去,得把他们好好操操,至少在内线机动的时候,要达到每天四十公里的水平。”
“我去,直接提高一倍?你们陆军也太狠了吧?”
“其实没什么,我们两个据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二三十公里,日行四十公里就意味着能够在一日内从一个据点转移到邻近的任何一个据点,还有些冗余量可以做些别的事情。内线机动不需要考虑补给,这样的水平不算什么。如果是考虑补给的外线机动,那能日行二十公里就很不错了。”
高川认真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他们海军虽然靠船机动,但他现在带着海军陆战队,说不定哪天也得脱离船陆上行军,还是得参考一下陆军的经验制度。
————
推荐一本新书《楚汉颠覆者》,新鲜的历史文,没什么系统金手指专注剧情,看了一下午,差点忘码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