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最遥远的距离 > 第2章 初入临川

最遥远的距离 第2章 初入临川

作者:夏末秋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07-10 01:06:21 来源:文学城

8月底,阮夏独自赴蓉城报道。

临上车前,承诺过不会哭的母亲抱着她哭成泪人。“在外面要注意安全,没事就给妈妈打电话,要是想家了,就回来……”

阮夏一边应好,一边给一旁的夏程阳使眼色,示意他劝走母亲。

夏程阳叹气,上前将阮母拉开,好声劝道,“好了,妈。不哭了,再哭阮阮该难受了。”

阮母抬眸看了看女儿红红的眼眶,极力收住哭势,然后动手理了理女儿的背包肩带,“你程叔叔安排了人在车站接你,到了就给人家打电话。”

“我知道。”阮夏笑嘻嘻地说,“好了,车子马上就开了,你们也赶紧回去吧。”

阮母点头,摸着她的脸,哽咽道,“路上小心。”

阮夏嗯了声,头也不回地爬上车。

汽车缓缓驶离,望着车外母亲的侧影,阮夏鼻子一酸,眼泪猛地落下来,砸在手背上。

夏程阳太了解她,短信来得恰当时候。“别哭太久,要不该待会儿该头疼了。”

她吸了吸鼻子,逼回去眼泪,“我不在,你多陪陪我妈。还有,记得帮我浇花。”

“放心吧,一切有我。”

阮夏盯着渐黑的屏幕,有一种饱满的踏实。

车子驶出老城区,速度渐渐快起来。当窗外熟悉的房屋、街道不断地倒退开去,一股酸涩的液体阮夏脉搏里漫开。

这是她生活了14年的土地,这里有深爱她的家人,而现在,她怀着对未来明亮的憧憬,要独自奔赴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

心怀孤勇,她突然想到了这个词。

**

晋县直达蓉城的班车每天一趟,早上8点出发,下午1点到。程

爸爸安排接站的朋友是个长相憨厚的大叔,带着刚上初中的儿子,说是想去临川看看,感受感受。

到学校后,阮夏婉拒了他陪她报道的好意,拖着行李箱径自踏入校门。走出去好远,她回过头,望着在校门口合影的父子,眼睛濡湿。

记忆排山倒海袭来。8岁那年,他们一家去首都旅游,逛完故宫、爬完长城,父亲带着她去了P大,指着那块鎏金校牌对她说,“阮阮,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就到这里来读书,帮爸爸实现未完成的梦想。”

从记事起她就不止一次听过长辈们对父亲的赞誉,他是全镇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晋县出来的第一任高考市状元。可惜,以3分之差与P大失之交臂。

父亲说:“这是爸爸的遗憾,希望咱家阮阮能实现。”

“好,我一定来这儿读书。”年少的她许下豪迈的承诺。

如今,爸爸不在了,但她没有忘记他们之间的约定,她会朝着P大一步步前进。

**

为了照顾异地生,学校特意把他们的报道时间提前了一天。

许多学生都是家长陪着来的,办好手续后全待在教室,一边等人来领他们去宿舍,一边不时交待孩子几句。

阮夏办好手续后,在角落里找了空位坐下,然后拿出手机给家里报平安。

短信发出几秒,妈妈的电话就来了,“到了?吃饭了没?手续办好了吗?有没有到宿舍?见到老师了吗?”

阮夏微笑,一一回答。

“天气呢?热不热?教室里有没有空调……”妈妈又扔来一串提问。

阮夏暗叹口气,耐着性子作答。母亲却打开话匣子,说得停不下来,直到她谎称手机快没电才恋恋不舍地挂掉电话。

儿行千里母担忧,想着妈妈极力掩藏的哽咽。阮夏捏着手机,笑容从无奈渐渐变成苦涩。

肩膀突然被人从后面戳了一下,她回过头,不解地望着身后圆嘟嘟的女生。

“你是云市的吧?”女生低声问。

阮夏点头,轻轻嗯了声。

“我一听你说话就知道。”女生有些激动,“我也是云市的,以前是三中的,你呢?一中吗?”

阮夏摇头,“不是,晋县中学。”

女生愣住,接着夸张地用手压着嘴,一副受惊的样子,“你是不是阮夏?”

没等她回答,女孩儿兀自说道,“我知道你,中考第一。你可把我们三中和一中的老师气惨了,全市首次统考,第一居然被个不知名的县中摘走了……”

这算夸奖,还是奚落?阮夏哭笑不得,却听女孩儿做起自我介绍,“对了,我叫郑爽。”想了想,又补充道,“中考27名。”

27名也能来临川?阮夏吃惊,招生办老师不是说只有各市的前几名才能被特招吗?

“我看你一个人,你爸妈没来吗?”郑爽问。

阮夏轻勾嘴角,平静地说,“没来,反正到最后也是一个人。”

“我也把我爸妈赶走了。他们都在这边陪我一周了,我妈每天担心我吃不饱穿不暖,我爸则跟唐僧似的不停念叨要珍惜来临川的学习机会,烦都烦死了。”郑爽抱怨。

“有时候被人烦也是件幸福的事。”阮夏落寞地笑笑。

郑爽歪着头像是在思考她的话,然后耸了耸肩,“也许吧,但绝大多数时候都不幸福。”

郑爽是个非常健谈的人,跟她聊天你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话题,从对临川的第一印象,到他们这一届的招生情况,再到一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其思维跳跃发散程度让人惊叹。

“你知道摸底考试提前的事了吗?”

“摸底考试?”阮夏茫然,别说什么提前,她连摸底考试是什么都不知道。

“对呀,临川每届新生都要考摸底试,以前都是军训后,但这次好像提前了,说是等明天本地生源报道结束就考。”

“考什么,初中知识吗?”阮夏好奇。

“应该是吧,不过就考四门,语数外加一科综合。”

“综合是什么?”

“就是除语数外的所有科目,政史地理化。”讲到这儿,郑爽突然问,“对了,你以前也搞竞赛吧?”

阮夏摇头,小学时妈妈曾想送她去学奥数,被爸爸阻止了,“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只要把学校里教的知识掌握好就够了。”父亲走后,妈妈一直秉承他的原则,从没在这方面给过她压力。

“哎。”阮夏叹气,“你跟我一样,这次考试要吃亏。”

“我爸朋友说,今年摸底考是参照竞赛难度来出题,偏难。”

“你爸朋友是谁,怎么什么都知道?”阮夏并非奚落,只是单纯好奇。

好在郑爽也没误会,凑到她耳边小声说,“他是临川分校的行政主任,我能来临川全靠他帮忙,要不以我这成绩,连分校都没门,更别说本校了。”

原来招生办老师所言非虚。临川的确只收尖子。

阮夏一边听着郑爽讲述她爸跟行政主任的深厚关系,一边琢磨摸底考试的事。虽没搞过竞赛,不清楚竞赛到底有多难,但她并不惧怕任何考试。

不管她如何谦虚表示考了全市第一仅是运气,但这个头衔后面的实力绝不能小觑。

正因为此,她才有资格来临川。

**

在教室里又坐了会儿,进来几位老师带他们去宿舍。

临川是走读学校,没有专门的学生宿舍。为了安置这些年从全省各县市招录的学生,学校特地将一幢老的教师公寓腾出来做宿舍。

宿舍条件比阮夏预想好很多,四人一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还贴心地配了空调,看得出校方对特招生的重视。

也许是缘分。阮夏和郑爽被分到同一个宿舍,另外两个女生,一个叫陈童,一个叫朱婷婷,分别来自文市一中和明县中学。

都是省内有名的学校,只是不能跟临川比。

朱婷婷和陈童都是父母送过来的,临别时又是一番伤感场面。他们走后,朱婷婷坐在床上抱着手机默默垂泪,陈童则坚强得多,抿着嘴一言不发地收拾东西。

四人各自忙活着,分别的沉重令房间里安静得吓人。阮夏本就不是热情的人,倒也不觉局促,甚至有些欣喜不用费尽心机找话题。

安静的氛围最后被郑爽打破,在她热络的联系下,他们下对彼此有了简单的了解,内容仅限于姓名年龄籍贯爱好……乏善可陈,但已经够了。

是夜,阮夏睡在陌生的床上,听着被风卷动的窗帘和室友平稳均匀的呼吸声,久久难眠。

一种微妙的、说不清的情绪萦绕着她,好似激动,又仿佛慌乱,这一切皆因为有一个巨大而斑驳的未来,正在前面等着她。

**

第二天,阮夏醒了个大早,抬眼看到雪白的蚊帐时怔了一瞬,接着慢慢回忆起自己身在何处。

睁着眼直至完全清醒,她坐起来,戴上眼镜,头一偏就看到坐在斜下方书桌前的朱婷婷,手里拿着水笔,专注地写着什么。

听到她下床的声音,朱婷婷稍稍侧过头,小声又紧张地问,“我吵醒你了?”

没有。阮夏给她做了个口型,拿起洗漱用品,轻手轻脚地进入卫生间。路过她身旁时,看清桌上摆的是数学练习册。

昨晚年级主任来看望住校生,顺便带来了摸底考试的消息,和郑爽说的一样,考试时间安排在周六,也就是明天,一天内考完四科。至于大伙儿关心的考试内容,主任则是打哈哈,“全都是课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拿出平时的水平,正常发挥就行。”

他说这话时,在场一半以上同学绷紧了脸,神情肃穆。

没人在意他“只是一次普通考试”的宽慰,因为每个人心都清楚。对他们这群顶着县市尖子生光环进入临川的人而言,这次考试不单是一次检验初中水平的摸底,更是一场事关荣誉的较量。

最输不起的,是跟随他们已久的不容侵犯的骄傲,和薄薄的稚嫩的面子。

本文的主线是女主的成长,这个成长不仅仅只有感情,还有学习,生活,甚至是做人

写得比较细,慢热,希望你们会喜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初入临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