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菩珠 > 第2章 第 2 章

菩珠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蓬莱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17 09:37:54 来源:文学城

她现在居住的这个名叫福禄的边镇是因驿舍而成的,白天站镇头就能望见镇尾。在帝国的西行舆图之上,只是一个最近几年才添加的位于西面的不起眼的小黑点,离东向的河西郡城很远,便是快马也要几天才到。镇中早年只有些屯田戍边守着烽燧的士卒,后来建了个驿点,这几年才渐渐聚居起了数百户的人家。如今白天路上人马往来,其中不乏路过的商旅,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还有自发的小集市,看着还颇热闹。

但此刻,黎明前的五更,周围幽阒无声,菩珠的耳中,只有自己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和身边黑犬跑动的呼哧呼哧声。

天黑之后,镇中心驿舍门口高高挑起的用以指引夜行人方向的硕大红色灯笼,就是福禄镇上唯一的光源,非常显眼。

杨家距离驿舍不过一箭之地,有时半夜菩珠睡不着觉,能清楚地听到深夜远路而至的人马进入驿舍发出的嘈杂之声,而每当这种时候,她便情不自禁会想到自己的父亲。

和对祖父只是心存敬畏不同,对父亲,菩珠一想起来,心中便充满温暖而酸楚的感情。

父亲有着一双炯炯的眼,是这世上最英俊,也最温柔的一个男子。他本完全可以像别的世族子弟那样,靠着父祖恩荫在京都谋得一个清贵官职,却在十八岁便随使西出玉门,开始了他这一生的使官之路。他曾穿越死地,抵达银月城,面见当年为了孤立东狄而和亲远嫁西狄的金熹大长公主,为大长公主带去了来自故国的礼物和母亲姜氏太皇太后的叮嘱。他曾一路走遍各国,游说联合,打通了一度封闭的商道,从此东西往来,通行无阻,各国遣使朝拜献贡,络绎不绝。他也曾在出使途中遭遇出使国的叛变,却是临危不惧,从容指挥,平定叛乱,名震西域。

即便到了现在,这条西行路上的许多老卒,都还记得当年那位使官的风采。

父亲在家的时候,喜将年幼的菩珠抱坐在他膝上,教番邦之语,指西域舆图教她辨识。

菩珠至今还记得父亲最后一次的出使。前夜,他指着那个叫银月城的地方对她说,阿爹要再去那里,很快就会归来。

但是父亲从此再没回来。他在归来途中遭东狄附属乌离人的突袭,当时身边只有数十人,不幸罹难,年不过而立。

菩珠那年七岁,母亲本就体弱,惊闻噩耗,过于伤心,不久便也病去。

据说,父亲遗体还被敌人拿去,四处传递夸功,最后还是一个早年因战败被俘投降了东狄的国人不忍,想法趁夜盗出,这才得以在荒野草草掩埋。

从父亲接过节杖的那一天起,他应当便知,这是一条去了或许便再不归来的路。

然而,他还是踏了上去,义无反顾。

将父亲的遗骨从异土接回,令他魂归故里,与母亲同穴而眠,这是菩珠生平最大的一个心愿了。

然而前世,即便后来她成了皇后,这个夙愿还是未能得以实现。

乌离依靠东狄人,始终未曾被征服,对于这件事,即便她当时的丈夫,那位年轻的皇帝,也是有心无力。

菩珠抬头,目光投向前方那遥远的京都方向,依稀仿佛看到了当年,年轻的父亲手持节杖,带领使团,缓缓纵马,一路行来。

当日这条西行道上,虽还没这个叫做福禄的小镇,但他足迹,定也曾踏过她现如今正在走的这条道。

她心里一热,忽觉这片困囿了她八年的朝廷用来发送刑徒罪犯的边陲苦寒地,也没自己从前感觉的那么令人生厌了。

她加快脚步,在黎明前的夜色里,朝前方那两点光源走去,很快便到。

驿舍四四方方,宽一百步,长三百步,高墙深院,远望如同一个坞堡。

这个点,镇上的居民还在趁着天亮前的最后一刻拥被贪眠,但驿舍里,早就忙碌开来。昨天有一队来自京都的人马到了,带队的是一个鸿胪寺官员,他们今早辰时就要离开继续西行。因为人员众多,上下几十号人,加上马匹,所以四更起,驿站里的人就忙了起来。

门口,一个年约五旬的老者正忙着指挥人将一袋袋用来补充马匹路上口粮的黑豆捆扎好搬上车,数点着口袋,一边数,一边在簿册上记,口里念着“黑豆二十袋,粟五十斗……”聚精会神,没看见走过来的菩珠。

菩珠停下,叫了一声许公,跟着的土狗也汪汪了两声,许充这才惊觉,转头见她来了,忙停了下来。

许充是这里的驿官,管着几十号人。虽只是个小吏,但在福禄镇上,人人见了他,也是要尊一声许公的。

“公”是庶民对官身或名望之人的尊称。旁人这么叫自己,许充习以为常,但知她身世,菩家虽早就获罪落败了,名望犹在,他不敢托大,摆手笑道:“不敢不敢,小女君叫我许翁便可。小女君可是来寻你阿姆的?外头冷,快进去吧,莫冻到了!”

菩珠言了声谢,走了进去。

她对这里熟门熟路,进大门后,没走正堂,取侧旁的一条便道,通过前庭,很快到了位于后头东壁的庖厨。

灶屋墙上的窗里透出一片昏黄的灯火之色,里面人影走动,门半开着,飘出一股食物的香气。

这是西去玉门路上最大的一个驿了。再过去,沿途虽还有几个驿点,但都很小,吃食种类也单调,远没这里齐备。所以西去的使团一般都会选在此地补充接下来路上所需的尽量多的干粮。

要给几十个人准备至少几天的干粮,庖厨里人手也不多,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菩珠走到灶屋门口,掌厨事的张媪和另个妇人挽着衣袖正在大灶前低头忙着炊饼,却不见阿菊,墙角那只大水缸前的地上有水渍,一旁的水桶和扁担不见,知她应是去挑水了。

驿里原本有口水井,说是久久没有雨水,井水干枯,后来再满起来,水却混了,待它自清之前只能洗用,庖厨用水从打在镇中的另口公井里取。镇子虽小,但从驿舍过去也有一里的路。

阿菊天哑,又任劳任怨,这种事,自然就派她了。

菩珠没惊动里头的人,回身出驿舍后门,和跟着她的土狗正要往公井去,抬头看见对面来了一个挑着担子的瘦小身影,腰背被肩上那一副满水的水桶压得微微佝偻,正低着头,往这边疾步而来。

“阿姆!”

菩珠叫了一声,快步奔了上去,到近前,发现这么冷的天,她的额头却沁出了汗,只怕来回都不知已经挑了多少担了,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前世的事。一想到再不久,她竟会那般离自己而去,忍不住眼眶一热。

她自知无论如何也是挑不起这两只加起来足有七八十斤的担子,强试若翻了水桶反帮倒忙,说:“阿姆,你先休息喘口气,我帮你一只一只抬进去吧。”

阿菊停步放下水担,随即摇头,指了指她的额。

菩珠从小跟着她长大,不用言语,有时甚至不用任何动作,只消她的一个眼神,便能懂她意思。

她说自己才生过病,不许她做事。

幸好天黑。菩珠吸了吸鼻,逼退眼中热意。

“阿姆,我真的已经好了……”

才辩了一句,阿菊已是虎下脸,状怒地盯着她。

半个月前自己发烧昏睡不醒,她昼夜不眠,抱着自己默默流泪。好了后,只要自己人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她就不让自己再干半点活了。

菩珠不再违逆她的意思,乖乖撒了手。

阿菊脸色稍缓,又看了一眼杨家的方向。

菩珠立刻就明白了。

她在问自己,怎的来了这里,忙指着套在身上的她的外衣,脸上露出甜甜笑容,讨好地凑上去说:“阿姆,我睡饱醒来,反正也睡不着了,就帮你把衣服送来。阿姆以后你自己穿,不要留给我。我一点儿都不冷!”

仿佛为了证明她真的不冷,她立刻挺起胸脯,要脱下衣服给自己穿。

阿菊凝望着面前的小女君。

边陲苦寒,风沙如刀,但是她的小女君,当年那个隔着厚厚冬裘不小心摔倒磕一下膝都能把眼哭得红通通的小女君,却如同岩砾缝隙间那向着阳光雨露顽强生长的青青小草,终于长大了。竹枝般柔弱却亭亭的身条子,人虽还未完全长开,却已是明眸皓齿,面若芙蓉,笑语之时,唇畔的一双圆圆梨涡便若隐若现。此刻她那身子套在自己那件于她而言过于肥大的厚袄里,瞧着倒像只被困在蛹中的蚕宝,奋力露着一张眼睛睁得圆溜溜的小脸,模样真是又滑稽,又可爱。

这就是她的小千金啊,又聪明,又美,又善解人意,对她从无半分轻视,对待如同家人。

想自己从前不过是个饥荒年里被夫家卖出去的可怜之人,卑贱如泥,价不若猪彘,幸遇夫人,这才得以活得有了个人样。这辈子,哪怕自己再苦再累做牛做马,也都是甘之如饴。

只要小女君一切安好,便是她余生的最大福运。

阿菊再也没法虎住脸了,按住她正脱衣给自己的手,含笑摇头,比了个自己不冷的动作,随即催她进去。

菩珠知道争不过她,还是听话最好,这样她才放心,只得遵了。

阿菊很快也挑着水担跟了进来,将水倾入水缸,缸子终于挑满。

菩珠叫了声张媪,张媪扭头见她来了,觑了一眼,随口道:“小女君真是越长越水灵了!”

阿菊擦了把额头的汗,脸上露出笑容,示意菩珠坐到灶膛前取暖,不待吩咐,自己立刻又去搬院子里劈好的柴火。

菩珠乖乖去当烧火丫头。

“去年杨家刚搬来这里不久,我就听人说,搬来的那日,镇上十几个还没娶亲的小儿郎个个争着上门帮忙。我还寻思,这帮子儿郎,田不屯,活不干,也不说娶妻生子,整日东游西荡,自诩轻侠好汉,专做那骑马打仗杀狄人,赏金封侯做大夫的白日好梦,何曾如此与人为善?再一问,道是那家有个年方及笄的女儿。过两日我瞧见了,果然生得好。这地何曾有如此的女娃,难怪那些小儿郎们管不住腿……”

张媪平日本就多话,起了头,便如开了话匣子,和另个妇人说个不停。

柴火不多,阿菊很快搬完,进来,望了眼自己的小女君,目光里满是欣慰和骄傲。知她过来必定还没吃早食,洗了手,往一只干净的碗里装上刚蒸好的一只饼,又倒了碗温水,一起装在一只木托盏里,看了眼张媪,见她没说什么,送到菩珠膝上。

菩珠肚子正有些饿,便一边烧火一边吃食,耳朵里听到那张媪还在继续说:“……当时我还心想,凭了杨候长那两夫妇的脸,一个焦炭里滚过的,一个热油里炸坏的,怎生得出如此女儿,也是奇了。果然后来就又听说了,原来小女君是京都人氏。我就说呢,那两夫妇便是打散了合模子里捏,也是捏不出小女君这样的皮相啊……”

杨洪长年在这边塞烽燧间奔走,风吹日晒,皮肤粗黑。章氏容貌倒是不差,但面上留有些幼年生病的麻子坑,去年搬来这里后,还是端着自己从前身份放不下,与镇上妇人合不大来。这张媪心想章氏和自己一样住黄泥小院,却瞧不起自己,路上遇到了连个招呼都没,原本只是夸菩珠生得好,说到后头,就变成贬损他夫妇了,越说越来劲。

其实莫说杨洪了,便是对章氏,菩珠也无半分怨怪,不想听外人对他夫妇口出不敬,即便只是评价容貌的随口之言,便放下才咬了几口的饼。

“张阿姆,皮相何用,又不能饱腹。若非杨家为善可怜我,收养我多年,我如今在哪里都不知道。张阿姆你平日总照顾我菊阿姆,我心里都记着你的好呢。方才张阿姆你是玩笑,我们都知道,只是这话,若是出去了再讲,难保不会有多嘴之人跑去学舌生事,如今杨阿叔虽只在这里做个候长,但时来运转,日后发达也未可料呢。”

男主没有的第二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