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金丝雀娇养记 > 第11章 答允

金丝雀娇养记 第11章 答允

作者:山间人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15 11:51:25 来源:文学城

崔萱闻言,心下一紧,攥着阿绮衣袖的手上悄然浮出泛白的骨节,一时不知作何反应。

倒是阿绮,镇定如常,悄悄捏一把堂姐的手腕,于众人目光中,笑着携她上前,自然坐至太后身边,娇俏道:“太后今日怎未与大师听禅去?”

她这般问着,目光却不自觉四处逡巡,生怕萧明棠再度出现。

好在太后拍着她手,摇头笑道:“到底年岁大了,登了一遭塔,着实累了,便只让陛下独去。咱们这些妇人,便在此处说说话,也好。”

阿绮稍觉怪异。

同泰寺中高僧,乃是指十余年前,南渡而来的那位道远。听闻他师从西域高僧智摩严,早已于北方显名,南渡后,更因太后青睐,成为建康高门间皆礼遇异常的座上宾。

太后常入寺听道远讲经,本是司空见惯的常事。然她每入同泰寺,却必带天子同行。譬如今日,太后自己已乏,却仍令天子入内见那道远。

旁人大约不觉,然阿绮却知,萧明棠对佛道之学,无半点兴趣,尤其对佛家,似隐隐有几分憎恶痛恨。

前世被他囚浮屠中时,每见他入内,除却阴郁可怖外,更有几分因玷污了佛门净地而生出的隐秘快意,仿佛在报复什么似的。

苏后对独子素来纵容宽忍,却不知为何,于求神拜佛一事上,颇为强硬。

然眼下她不过略想一想,知晓萧明棠一时半会儿不会出现,便稍稍放心,不及深思,只因有更重要之事。

她侧目望向一旁的周夫人,笑问:“方才夫人所言,不知是何事?”

只听周夫人道:“原是桩市井间听来的小事,说的是一位姓孙的参军,昨日竟至崔侍中府外,欲求娶阿萱。”

此言一出,众人皆愣住。

建康高门之间,并无孙姓,况周夫人言语间,也已表明此人当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敢如此唐突登门,实在闻所未闻。

崔淮之妻谢夫人面色登时有些难堪,嗤道:“不错,那位参军仗着有些功劳,竟敢有这等荒谬之念,已被侍中驳斥,量他也不敢再有妄想。”

其余妇人们闻言,不由纷纷赞同,一齐指责孙宽不知天高地厚,妄图跨过门第高低,娶崔家女。

只周夫人摇头道:“然我却听市井间的传言,仿佛并非是这位孙参军一心妄想,他于崔家,似有些恩情?”

苏后诧异:“一小小参军,如何能对崔家有恩情?可有何缘故?”

谢夫人面上微窘,悻悻然不语。

崔萱见势,上前道:“太后,实则那位孙参军,本是效命于亡夫麾下,对我与有救命之恩。”

她遂将一年来,孙宽如何帮王忱击退李道山之叛军,又如何在李道山再次作乱,王忱被杀时,数度拯救她于危难,并将她安然护送至建康之事,一一道来。

苏后叹道:“如此说来,他倒的确于你崔家也有些恩情。”

谢夫人见状,心中暗恨,颇不满地瞪一眼崔萱,只恐落个知恩不报地恶名,忙上前辩解:“太后,那人对我崔氏有恩不错,可侍中已许诺于他,替他亲书荐信一封,日后保他仕途顺遂些,可他一寒门武将,非但不知足,反而携恩求报,开口便要娶我家阿萱,如此,实在有些过分。”

苏后本也是士族出身,自来看不上寒门庶族,闻言略一思忖,深以为然,正要点头,却听方才始终未语的阿绮忽然道:“堂嫂此言似有些不妥,救命之恩,非寻常微不足道的恩惠,本该慎重报之。当年我夫君曾救我父亲一命,父亲便是将我许给了他。”

她说得轻描淡写,落在旁人耳中,却别有深意。

周夫人诧异望着她,似未料到她会如此说,然想着昨日与苏裕商议好的话,遂点头赞道:“不错,崔大司马胸怀宽广,素来惜才,从不计较出身门第,当年也正是因有崔大司马,方能令南渡流民组成的北府军,所向披靡,可与胡人一战。”

周遭妇人纷纷感叹,言语间皆是对已故的崔大司马与庐陵大长公主的赞叹追忆,尤以不拘出身为重。

阿绮不语,心中却明了,如今的士族,论及父亲时,遂皆是推崇夸赞,心底却对他过去提拔寒门将领之举动颇多不屑。

可眼见当年名不见经传的郗翰之,如今已军功赫赫,士族们心中又分明知晓,如今朝中,寒门庶族已渐累积实力,只是因仕途晋升之道皆被士族占据,方被牢牢压制。

因军中多寒庶,若长久压制,不稍加安抚,日后恐要生乱,此时亟需稍作牺牲,不叫这些寒庶武将们心灰意冷。

当日阿绮嫁给郗翰之,便令这些人振奋不已,若能再有一桩士族女子嫁入寒门的婚事,则于安抚一事上,大有裨益。

只是建康士族间,再无人有她父亲那般的胸怀,人人皆不愿将族中女子下嫁,如今崔家恰有此事,旁人自然皆愿做顺水推舟之事。

正是看透了这一层,她前日方与堂姊悄悄商议,教孙宽先至崔淮面前求娶,待当众被拒后,便投信至苏府,求苏裕出手相助。

苏裕此人出身士族,自也与寒门庶族泾渭分明。然因其早年多为崔恪峤之锋芒掩盖,心中对崔氏颇多不满,如今终得掌权,自然亦处处压制崔氏。

孙宽与崔萱若能成婚,不但可缓朝中士庶对立之局面,更可断了崔淮与其他权贵士族联姻,借此保他仕途的念头。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他自然愿为。

观今日周夫人之举,也的确如此。

她定是得了苏裕的授意,今日当着诸多士族妇人的面,将此事道出,好令崔淮日后不得否认,也教他难再替崔萱于士族间议亲。

想来过两日,苏裕还会说服太后,求其促成这桩婚事。

此时众人已又将此事撇在脑后,说起其他趣事,阿绮悄悄凑到苏后耳边,耳语道:“太后,阿绮已想明白了,愿为了陛下与太后,暂与那郗翰之安然共处,只求太后也能帮帮我家阿秭,成全她与孙参军这桩婚事。”

苏后略显疲惫的面上精光一闪,意味深长望着她,趁旁人不察时,欣慰地轻拍她手,道:“好,只要阿绮愿好好的,舅母万事皆可依你。”

阿绮微笑,静静垂眸。

……

傍晚归去时,阿绮未再与苏后同车,却与崔萱一道。

崔萱心中压着事,自午后便魂不守舍,此刻得与阿绮独处,方将担忧问出:“阿绮,你说今日这般,当真能成事吗?”

阿绮自知晓她问的,乃是她与孙宽得婚事,遂安慰道:“阿秭别担心,方才我偷偷求了太后,太后已答应我,会成全你与孙参军,想来苏相公也会出手。”

崔萱始终觉七上八下,听她这般说,稍稍安心,深深吸气,镇定心神。

阿绮道:“只是,今日堂嫂应已察觉阿秭的态度,想来归去后,堂兄少不得要责备阿秭。”

崔萱想起方才登车前,谢夫人拉着她恨声嘱咐,不许往菱洲岛去,不由黯然苦笑:“我既想嫁他,便早知要受兄嫂责备……可即便这样,我也不后悔。早先我已听说,兄长有意将我许给一位皇室宗王,那位宗王——似乎性情有些乖戾,府中妻妾众多。若我嫁孙参军无望,大约会逆来顺受,听从兄长安排,可如今不同,有你帮我,我绝不愿再嫁他人。”

她稍有感慨:“只是我从未想过,你我姐妹身在世家,有一日竟都会嫁给寒门武人。”

阿绮闻言,下意识透过被微风拂动的车帘,望向前方不远处,端坐于马上,缓缓前行的郗翰之,心下一片戚戚。

她平静道:“身份如何,并不重要。我肯帮阿秭,只是因觉得孙参军待阿秭的情意弥足珍贵,若阿秭嫁给他,他定会百般呵护,不教阿秭受半点委屈。况且,我也存着私心。”

说着,她握住堂姐的手,郑重道:“若以后阿秭真能嫁给孙参军,随他去往别处,盼阿秭能给我一处容身之所,安度余生。”

“阿绮……”崔萱一愣,不知她为何忽出此言,想起前两日她皆与郗翰之分局,不由问,“你与郗使君,可是出了什么事,感情不和?”

阿绮望着堂姊真挚关怀的模样,鼻尖微酸。

她摇摇头,含泪笑着伸手抱住堂姐,如幼时一般依偎在她怀中,撒娇道:“并没有什么事。只是人心易变呀,谁知晓日后到底会如何?阿秭,难道你不愿给我留一席之地吗?”

崔萱回抱着她,轻叹道:“是啊,世事无常。可我永远是小阿绮的亲人呀,以后阿秭到哪儿,必给阿绮留一间屋子。只是,我盼着你此生也用不上,叔父亲自替你挑的夫君,绝不会错。”

牛车渐止,正到了钟山府邸外,是该分别处。

翠微在外轻唤:“女郎,该下车了。”

阿绮眼眶中泪意更甚,用力地抱了抱崔萱,方依依不舍地起身,踏杌下车去,立在门外阶上,直至牛车渐行渐远,方转身回府。

郗翰之立在门廊边,将这一幕一一看在眼中。

那道纤细身影自旁行过,与他照面时,浑不在意,一双泛红的美目一瞟而过,恍如未见,只余一阵幽幽暗香。

他一手扶着廊柱,浑身肃杀,面色阴沉,只觉那双含泪眉眼,如利刃一般寸寸凌迟着他的心口。

他略显痛苦地微微躬身,蹙眉捂住心口,额角冷汗直冒,耳边隐隐传来一阵急促的说话声。

“使君,夫人的确去了建康……”

“护送者,乃是陛下亲派,崔氏族中一位年轻郎君。”

“夫人未回崔府,也未入钟山宅邸,而是去了同泰寺,长居浮屠中。听闻……至朔望,陛下皆宿其中……”

“陛下与夫人之事,看来不假……”

……

“使君!”刘澍恩一声高喝,将郗翰之猛然拉回神。

他背倚着廊柱,忍着浑身的冷汗,不住喘息,平定心绪。

白日在寺中,皇帝自禅房中行出的情景,与他入内时,见崔女含泪痛苦的模样,渐渐与方才耳边那一阵急促话语交织在一处。

他只觉心底仿佛有压抑不住的情绪就要喷涌而出,说不出是嫉妒与愤怒,还是失望与疑惑。

夕照之下,滚滚浓云携着一声闷雷,轰隆而至,紧接着,便是淅沥雨水,倾泻而下。

他立在檐下,静立许久,方招刘澍恩至近前:“这两日且把行囊重收拾起来吧,咱们早些往寿春去。”

刘澍恩应是,犹豫一瞬,又试探着问:“夫人——是否同去?”

郗翰之稍稍沉默,良久,冷嘲道:“她只怕,舍不下建康的富贵风流,如何会跟我走?”

说罢,自拂袖步入雨幕中,昂首阔步,穿庭而过,直往书房中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答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