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冠剑行 > 第9章 009

冠剑行 第9章 009

作者:姬婼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7-29 12:59:54 来源:文学城

“老头,我要杀人,你以为你拦得住?”公羊月瞥了一眼身后的顾在我,握剑柄的手又紧了三分,晁晨的脖子上登时渗出血珠。

顾在我显然也很是忌惮,来时两人已交手,他并不知前情,看了一眼地上身首异处的学童尸体,只以为他二者因此矛盾。公羊月喜怒无常,要说服他,难比登天,只能从硬不从软:“晁晨也算我的得意门生,你杀了他,我便后继无人,我是不会将公羊家的秘密告之于你!与其玉石俱焚,不妨由我做个顺水人情,燕国的杀手既已死,你二人不若就此和解。”

“和解?”公羊月打量了眼前披头散发的男人两眼,心中忽生出一妙计,慢慢向后退开,直至完剑入鞘,“好,好,还没有人敢断我的剑,你叫晁晨是吗,我记住你了。我不杀你,但……”

他微微一笑,倾身把唇凑到他耳边,轻声道:“我迟早会讨回来。”

见他果真不再动手,顾在我松了口气,冲晁晨使了个眼色,令其不要紧咬不放。公羊月正蹲身仔细而珍重地将那断剑收回鞘中,眼角隐隐发红,但很快又恢复玩世不恭的模样,抬头看见二人来去的小动作,伸腿不耐烦地踢了一脚拦路之物,轻咳一声:“你说他是慕容氏派来的?”

“王室有无牵扯,目前尚未可知,但燕国高层中必然有人想要我的命,或者说,他们针对‘不见长安’。”顾在我面色如土,甚是凝重,“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你跟我来。”

说着,顾在我向前引路,但离这后院最近的屋子乃晁晨的居所。晁晨大局为重,倒是并未拒绝,只是再望向公羊月,心头滋味复杂,方才生死相搏,如今却要同处一室,实在尴尬,因而便借口收拾院中残局,留他二人会谈。

顾在我颔首应允,只说稍后会解他心中疑惑。

公羊月进了屋,不认生,拎着茶壶给自己猛灌了两口,随即跷脚坐下来,把手臂枕在膝盖上。顾在我端正衣冠跪坐在旁,笑道:“你很是聪颖,反应比我想象得快,你的人来劫我,只用了两日。“

“你错了,我让十七去劫你尸身时,并不晓得你还活着,我只是觉得你的死很蹊跷。”

当晚在书斋,顾在我口吐鲜血倒在地上,衣衫完整,没有明显外伤,匆匆一眼只能断定死于内伤。但杀鸡焉用牛刀,公羊月不是没接过杀人活,杀人讲究快准狠,一个不会武功的文士,直接抹脖子不就完事,利器更是通街随便买,为何要用更具有标志性的内功?

除非是为了掩饰。

“固然,出入书斋对我来说并非难事,但你那些学子,朝夕一哭,日夜守灵,总是麻烦。若叫凶手发现端倪,毁去线索,得不偿失,索性直接盗走。”公羊月如是道。

直到余侗死的那夜,双鲤提及酬金,他才猛然想起,接这个任务,本就不是因为钱财,而是因为一个消息,关于他失踪多年的父亲。而那日在晋城酒家,顾在我根本不是在用秘密买自己的命,而是向他传递,他就是买凶之人。

“这么看,倒是阴差阳错。“顾在我摇头失笑。

公羊月没空和他叙旧,单刀直入:“为何要诈死?”

“我不死,暗处的小鬼怎会露出马脚。”那雅士捋了捋长须,深深看了座前的青年人一眼,续道,“我不死,你又怎能被卷入其中。”

“老狐狸,你算计我?”

顾在我拢袖,朝他一揖:“实乃非君不可。只有你姓公羊,是公羊迟的孙子,公羊启的儿子。”

公羊月仍旧心中不忿,摆手道:“少来这套,我爹在哪儿?”

“我不知道,我若知道,兴许就不找你了。”顾在我答得坦然,“我通过华师兄查到你曾在幽冀的山中出没,听闻千秋殿便隐没此间,结合你在江湖中的轶闻,不难推测,但要买你出手,并不容易。消息虽然是假,但我手头那本札记所载,却真得不能再真。”

见公羊月目带考量,他自怀中取出一枚钤记,进而解惑:“你不用怀疑,此物乃一故人所留,以他的身份,或许是这世上少有能接触到你父辈的人。剑谷七老皆慕道寻仙,自谷主迟虚映死后,便不问世事,想来你在剑谷恐怕追问不到半点消息……”

提到剑谷,公羊月甚是沉默,至他叛出云深台时,确实始终知之甚少,倒不是因为出世求存,恐怕是蜀中上下皆不信他。

“你也想追查真相不是?作为报酬,我可以给你。”说到这儿,顾在我神色有些落寞,或者更早些,讲到那故人时,便颇是哀伤,想来那人或已故去。

公羊月并未表态,暗自琢磨:

这顾在我可真是条奸猾的老狐狸,说得如此诚恳动人,差点便信了他的鬼话。那札记在他手中多年,若能查出个花样来,还会留给自己?那位故人或许当真与父辈有旧交,但他是不是真相信公羊一门含冤,还有待考究。

如今托付得如此轻松,想必是在走到穷途末路,与其被敌人拿去,不若做个顺水人情,打得好算盘!

公羊月可不是晁晨那种知书达理,对谁都春风化雨一通感化的软柿子,有人给他下暗绊子,就算不得不入套,也不教人舒坦好过,他索性张口怼道:“燕国既已渗入书馆,恐怕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顾在我的笑容僵在脸上,神情十分难看——

最早的时候,慕容氏破冉魏建立燕国,盛极一时,晋国大司马桓温三度北征皆铩羽而归。那时太原王慕容恪还在世,贤善心正,对寥落的北武林多有扶持,也极少对滞留的晋民出手,但他死后,燕国那三大家却坐不住了,总有人暗中对付“不见长安”,江左“四君子“之一的阮秋风还曾深入洛阳查探过。

后来强秦灭燕,燕王室被苻坚俘获,迁往长安,这股力量便消失了,直至慕容垂与慕容泓复国,又再度崛起。

想到这儿,顾在我越发不安,组织曾遭重创,若那些人真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恐怕会再兴祸患。他握拳,不可自抑地重重砸在案几上——也是如此,他才不得不剑走偏锋,引公羊月这枚异子杀入局中,借手札遗物寻找突破口。

但公羊月的名声并不好,武林之中可谓臭名昭著,他不敢对其坦诚以待,仍有许多事顾忌未说。

“先现太白经天,后逢岁辰二星相斗,兵不在外,恐怕将起内乱。都说五十而知天命,顾某预感,怕是在劫难逃。”顾在我将那冷茶也给自己斟了一杯,仰头下肚,只觉含冰在喉,也许这种时候,更适合来上一壶**辣的烧刀子。

就算没有这些糟心窝子的事,他的后半生,也只会草草了结在这书馆中。

走得掉,也不会走。

说到这份上,公羊月觉得很没意思,哪怕顾在我死鸭子嘴硬,也比如今消极丧志好得多。他起身向外,很是不屑:“敌人的刀还没杀来,你就先生死志。反正我已经得到了我想要的,奉劝一句,余侗死了,你最好想想华仪托付的是什么。”

“东西我会让晁晨给你送去。”

木门被打开,晁晨就站在门外,衣服润湿,不知是沾的夜露,还是疾走出的热汗。公羊月一把抓住他掖在袖子里的手,故意堵在门前,唇角一弯:“不用每次看见我都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你不妨笑一笑,说不定心情一好,就放过你。”

晁晨一动不动,他丝毫不怀疑公羊月只要稍稍用力,就可轻易将他腕骨捏碎。

“晁晨?”

顾在我抬眼看了过去,却不知他二人在说什么。

公羊月很快变脸,甩开他的手,语带讥讽:“那死老头护得住你一时,护不住你一世,但愿你不要落在我的手上,更不要有有求于我的一天。”

红影自檐下消失,晁晨关上门,用右手遮住左腕上被他捏出红痕,免教馆主担心。

“站了多久?”

“不久,”晁晨迟疑片刻,还是没忍住,“馆主,我都听到了,你真的会……”那个“死”字他却是不敢说,怕一语成谶。

顾在我大手一挥,拍了拍他的肩,露出和善宽厚的笑容:“不是不能走,是不愿。你心生七窍,向来敏慧,我若什么都不说,你恐怕不会安心。这样,我同你讲个故事听,听完你就忘记,置身事外,不要掺和其中。”

“馆主……”

“‘不见长安’你了解多少?”顾在我打断他的话。

这组织虽已沉寂良久,但晁晨从前其实有过调查,但既然选择做了这教书先生,那旧事便如隔世,于是,他故意含混其词:“大略知道,手札我看了,余大哥也同我提过。”

顾在我忽然起身,向他行了个空首大礼:“顾某在这儿还向你道一声歉,没曾想你竟为我拼命,与公羊月直接对上,你可知他……”

他口中的人如今正坐在房顶偷听。

公羊月揭开片瓦,才不顾什么道义,这老家伙嘴巴严实,想撬点真话难如登天。

晁晨不敢受礼,忙扶他起来,那时他虽有为馆主报仇之心,但真正驱使他动手的,却是私人恩怨。

“华师兄派人托书,在我意料之中,我诈死之后,原本直接与公羊月对上的,应是他名下三个入室弟子之一,三人武功都不弱,随便来谁,就算胜不过公羊月,保命尚可。”顾在我按住他的手,说与他宽心:“若双方对峙,必暗中搜寻线索,他们定会找到书馆中人帮忙,我的屋子平日由你打理,届时你发现手札,自然交托,至此便可抽身事外。按理说余师侄最是牢靠,不曾想这次竟迟来一步,牵扯出这许多事,哎!我也没料到,你那日称病,没去乡校。”

不得已瞒下真相,晁晨心中也很是不安:“馆主,不是你的错,不必自责。再说,这三年来你待我不薄,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

——难道这个一根筋的书生,真是为了给顾在我报仇?那绕梁丝又作何解释?莫非是两手准备,若阿陆不现身,他便反证是我,好将我围杀?

公羊月听到这儿,是翻来覆去想了又想,确实不识得晁晨那张脸,过去二十五年来,也并没见过这号人物,江湖上与他有不死不休仇怨的,多半又是斩草除根。

屋中二人推让再三,最后还是晁晨借口添灯油,顾在我这才打住,讲起了他的故事来:“‘不见长安’中没有尊卑之别,皆乃古道热肠的游侠儿自发聚力,一人举令,众人齐应,最初就活跃于这三晋之地上,后洛阳失而复得,才东迁别处。极盛之时,北地数十州皆有我们的义士,体量庞杂,不得不推举出领袖发号施令,在此之下,还有文武三公佐之,我便是文公之一,号‘行藏者’。”

晁晨呢喃:“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注)”

“不错!“顾在我颔首,笑道,“此去江湖,我这一隐退,便是十载寒暑。”

晁晨立即反应过来,问道:“是因为惹上了麻烦?“

“不,是因为一个人。”哪知顾在我却摇头,眼底渐渐浮起哀色,“他才是真正的行藏者,我这残生,不过是替他。”

“他叫方由时。”

……

那是永和九年,中军将军殷浩军中哗变,北伐失利,桓温借此上书弹劾,将这位昔年唯一知己驱逐流放,自此朝中再无人能遏制桓党势力,以至桓温一手遮天。

方由时那时任殷浩掾属,亦尝拜在其门下学习,自己的老师败落后,他挂印而去,游历南北,忽然明白,晋国朝廷世家门阀斗争严重,能称得上将帅之才的人,几近寥寥,而那些坐地谈玄的文弱书生,大多是没有兵家征伐的能力。

于是他改变思路,谋生出了一个教人难以置信的想法——

“他要去追随北国的君主。”

晁晨惊了一跳:“你是说,他要叛国?”

梳理一下顾在我的安排~

注:引用自《论语·述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00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