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越之细水长流 > 第22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

穿越之细水长流 第22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

作者:卉苗菁彩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7 12:41:50 来源:文学城

李满囤今天特别开心,这是他人生最值得记念的时刻。

李满囤今年三十五岁,按庄户人家的风俗,至今已做过三次席面的主角。

第一次是周岁席,不过那时李满囤年岁太小,没一点记忆;第二次是成亲。李满囤成亲当日因不满意王氏的出身、样貌、谈吐、嫁妆,只想着他娘若在,他亲事必不至于如此。李满囤心里苦,当着人脸上却还要带出笑来,且成亲后一直没得孩子,李满囤便越发地不愿回想当初的洞房花烛夜;第三次便是今日上梁了。

这回的席面,与前两回完全不一样。这一次完全是李满囤一个人的舞台——他修的宅子,他办的席面,他请的人,而他们也只为他庆贺。他们不再似结婚那天一样诙谐得叫他,所有人那天都一样的称呼“新郎官”,他们第一次庄重地叫他的名字,跟他道贺说:“满囤(/叔/兄弟),恭喜你!”

所有来恭喜的人,都端着酒碗。李满囤来者不拒,谁来都喝一口——这时候的高庄村还没有酒杯,盛装酒的都是族人自带的粗瓷大碗。

粗瓷大碗一碗能装半斤酒,且酒是稀罕物,庄户人家常烧肉都舍不得用,所以高庄村人虽有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却不时兴“哥俩好,一口焖”的劝酒——酒席上的酒都是有数的。

其实李满囤根本不用人劝酒。一来今儿客人多,李满囤一人陪喝一口,累加起来的量就很不少;二来李满囤少有机会喝酒,他的酒量不仅天赋有限,且也没经过后天培养,实在有限;三来

李满囤确是高兴,高兴得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味。如此,三管齐下,李满囤毫无疑义地喝醉了。

第一个发现李满囤醉了的是红枣。李满囤的酒品很好,喝多了,也是笑,继续来者不拒的接受敬酒。

醉酒百态,若非红枣在前世饭店见多了醉鬼,也未必能发现李满囤这种“真醉”,即明明喝醉了,偏还不知道自己醉,还继续和人喝的“醉酒”。

红枣知道跟喝醉的人没啥道理可讲。红枣倒了一碗开水,兑了两勺醋,端给李满囤,替了他的酒碗。

坐在李满囤旁边的李贵林瞧见红枣动作,他叫住红枣笑道:“红枣妹妹,似你把刚端给满囤叔的汤,也给我一碗。”

李贵林今儿也喝多了。每一个来敬李满囤酒的族人看到他爹族长在也都要借花献佛地敬一杯,顺带地也会夸他几句。他作为晚辈能怎么办?只能陪喝了。

近两个月来李氏族人因都买了山头有足够的枸杞可摘,几乎家家都挣了二三十吊钱。

手里有了钱,日子好了,族人们高兴,喝酒就爽快,爽快的结果就是喝多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李满囤的好酒品。宴席过半,红枣家的院子可就热闹了,有哭的,有笑的,有拍着胸脯吹牛的,也有瘫在地上打呼的。

女人们见怪不怪,自招呼孩子收拾自家的碗筷——饭碗不会拿错,菜碗则是桌上随便拿一碗,连剩菜一起带走。然后方搀扶自家的男人回家。至于桌凳,明天来拿也是一样。

如此没一刻,族人就走差不多了。

李满囤家席好,一碗红烧肉足足二斤肉。似男桌还好,男人饭量大,女桌,特别是孩子多的桌席竟剩下不少。这年头有肉吃就不错了,谁也不嫌肉多,所以在看到男人喝多了后,妇人们竟是一个看一个的地走了——没有红烧肉,也有红烧鱼,腊肉啊,再不济也还有炒鸡蛋、炸豆腐,而最后一个,可就只一个空碗了——同心财余那个碗,可是连碗底都让孩子们给舔干净了。

客人走了,厨房里只留下帮忙的妇人。

王氏将办席面多准备的红烧肉、红烧鱼、腊肉、豆腐丸子与她们分了,算是感谢她们的帮忙。

送走帮忙的族人,王氏关上大门。这宅院便就完全是李满囤一家人了。

有了新宅子,红枣再不肯跟她爹娘挤一个炕。当晚红枣便跟王氏提出她一个人住东屋——堂屋西边的卧室她爹娘住。

“不行,”王氏不同意:“你还小呢。”

红枣不认同:“不小了,我都六岁了。”

前世红枣可是打三岁就自己一个屋。

眼见说不通,王氏吓唬红枣道:“没有蚊帐,我看夜里蚊子把你给抬到蚊子窝里去!”

红枣拿出预先准备的艾叶,递给:王氏道:“娘,你拿这个帮我熏。”

王氏从未拗过红枣,这次也未例外——红枣终如愿一人睡了东屋。

艾熏过的屋子,有股浓重的艾味,窗户也不能开,但红枣毫不在意。

爹,娘,当夜红枣躺炕上望着屋顶心里念叨:机会我可是给你们了。有没有弟弟,可就要靠你们自己了。

早起,李满囤刚打开大门,就有人来拿桌凳,然后陆陆续续的,院子就空了。

红枣拿扫帚扫了院子,把垃圾,主要是土,倒进粪缸,试图掩盖住粪缸里的那股鱼血腥味。

一个月都忙着建房,没有顾及庄稼,现在房建好了,李满囤便就准备好好伺弄伺弄庄稼。

吃过早饭,李满囤去了地里,王氏则带着红枣去自家山头摘枸杞。

山头的果子一个月没摘,积了很多。王氏半个上午就摘了近二十斤。

眼见日头已经升高,王氏虽还有心多摘一点,但又不愿误了男人的午饭,只能放下手边的钱,依依不舍的准备回家。

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看着对面山头依旧采摘枸杞的郭氏,王氏心中憋闷——明明是自家想出来的生钱法子,结果过去两个月反倒是自家赚的最少,只十三吊钱。

昨儿王氏可听说了原先族里最穷的李富贵家这两月挣了足有**十吊钱,是他们族挣最多的。

说起李富贵,王氏知道,他家虽有两亩水田和三亩旱田,但儿子却足有四个。所以这些年日子过得紧巴不说,他家四个儿子成年至今还没一个能娶上媳妇。

族长李丰收知道李富贵家孩子多,日子紧,这次特意借了他家七吊钱,让他把家分了,然后又帮忙去里正那里讨情,买了四个只两三亩一个,当时还没人要的小山头,给他儿子一人一个。

李富贵四个儿子也争气,。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都在这枸杞上。便没日没夜地摘——自家地里摘完了,就结伴跑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摘。

如今有了这些钱,李富贵家的日子一下子就好了。他不止还了族长借他买宅地和山头的七吊钱,还给大儿子说定了人家,二儿子也在相看中了。

据说李富贵和村里的高媒婆说了,他一个儿媳妇给六吊的彩礼钱。,且明年开春,就给儿子们盖房结婚用。

到家后,王氏先蒸了枸杞,然后摊晒到前廊方才洗米做饭。

饭点的时候,李满囤准时家来了。

“地里还成,”李满囤告诉王氏道:“这些天,爹都帮忙照看着呢。”

闻言王氏也放了心。毕竟是庄稼人——枸杞再挣钱,也只是锦上添花,粮食才是农家的根本。

饭后李满囤回房午休,王氏去厨房洗碗,红枣去了自己房间。

王氏洗好碗从厨房出来,脸上却砸到了雨水。

王氏不信邪地抬起头,看见头顶依旧艳阳高照——竟然悄无声息地又来一场日头雨!

哎呦!想起早晌才晒的枸杞,王氏拔腿就跑。跑到前廊,王氏看到她一早晌的辛苦依旧稳稳地晒着日头,没一丝损失。

这富贵人家,王氏爱惜地抚着前廊的柱子心里感叹:可真会想啊,竟想出前廊这么好用的东西。

红枣也对前廊表示满意。自从有了前廊,她可以放心大胆的开窗通风,不必担心南风雨打进窗户,淋湿土炕,夜里没地儿睡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