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古代育种 > 第21章 第 21 章

在古代育种 第21章 第 21 章

作者:抱雨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8 18:06:45 来源:文学城

不知道哪家妇人,见余氏回来了,在门口叫她。

程媺听见余氏与她寒暄,说回来了,不出去了。她问家里来的这些都是什么人,余氏说她把家里的田地屋舍都典卖了,这是东家。

有几句程媺没听清,但是有一句特别清晰,那妇人问,哪个东家还自己下来种地?

程媺:……

那妇人一会儿就走了,余氏进来带着一丝笑,“程娘子,六小姐和七公子有福气呢,方才董家的说,她大儿媳妇刚生了,有奶,你看要不要……”

程媺手上可不是一个,是两个,她问,“她儿媳妇的奶够这么多孩子吃吗?”

余氏的脸暗下来,“她家小孙子差点过满月,折了。”

一个刚失去孩子的母亲肯定是悲痛的,让她在这个时候喂养别人的小孩感觉很残忍。程媺说,“要她愿意才好,若是她心情不好肯定不行。”

“程娘子,是董家自己问的。她听桂儿说你生了双胎,来的路上被老虎吓着了,现在孩子们只能喝米汤。”

程媺:……

“那劳烦余婶您去把人请来,我见见她,也让她见见孩子们,可以的话就请。先见一面再说。”

余氏很快把人带过来。

董家的媳妇见到程媺有些拘谨,二十岁上下,长得普普通通,脑后挽着个简单的发髻,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短褐,系着腰带,更显得胸脯鼓鼓的。

程媺问,“你叫什么名字?”

“冬儿。”

“我叫你冬姐吧。冬姐你过来看,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听程媺说叫她冬姐,她直摆手说不敢当,她知道这是余氏的东家,东家喊她叫姐,她哪有那么大的脸。

她甚为拘谨地探身看了看两个孩子,“大小姐和小公子长得真精神。”

程媺道,“这个女孩儿叫小六,这个是小子叫小七。以后你也这么唤他们。”

程媺让她在炕边坐,与她聊了些别的,最后免不了说到她孩子夭折的事。

冬儿的悲伤很克制,“我上头有一个小子,三岁了,刚折的这个是闺女。哪能个个都那么有福气立住呢,经历这种事情的妇人不止我一个,不看开些还能怎的。”

程媺见她状态正常,别的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便直接说请她奶孩子们六个月,吃住都在这边,另给她一两银子。

冬儿很满意,差点跪下谢恩。

房子太小,又多了一个人,更加住不开。

自第一日牧云被程媺安排住堂屋,祁松就在琢磨怎么多出一间房。

屋后围了一圈围墙,围墙齐胸高,除破损的那一块外,其余部分挺结实的,祁松转了几圈,有了想法。他用镐尖在地上画线,比划了尺寸,够用。

院子划成U字格局,中间为天井,左右两边不仅可以多出两间住房,还能做一间仓房和一间净房出来。正堂的锅灶撤掉,穿过天井,移到尽头,那里设置为厨房。

他将这个想法与程媺一说,程媺当下表示赞同。

多两间房间出来后,余氏和桂儿也可以自己住一个厢房了。

这几日,桂儿和牧云出去串门,祁松也跟着到处看。

想把围墙加高,上面还要做屋顶的话,需要一些材料,村子里都有些什么材料他摸了个底,最后决定,还是用黄土夯墙,用土培砌筑圆劵顶。

牧云听不懂程媺要了解的农事,但他这些天也在学习,赵家村现在只有十来户还在种地,其余的要么学一门手艺出去谋生,要么在附近做工,附近有牧场,镇上有店铺。种地的大多数种的是苜蓿,卖给牧场喂马,再就是种些大豆胡麻莜麦荞麦等。

按照惯例,牧云弄了些当地的作物种子到手,也去地里挖了土来。

他将这些天的收获如实报给程媺。

在燕北,注定了这里的农作物需要更耐旱、耐寒、耐瘠薄。程媺分析,当地人说土地不长粮的源头,就是手中这抷土,土壤结构不良、容易板结,养分贫瘠,出苗率低,影响作物生长。

程媺捻碎土块,问牧云,“附近可有河流?”

牧云道,“有,名三头河,越靠近河边越不生作物。”

程媺不紧不慢道,“盐随水来。”

牧云对农事一窍不通,但他也知道良田价高,瘦田无人耕,都说种地要水,为何三头河周围反而种不了地?

程媺对他解释,“这种土地有个名,唤盐碱地,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水。其一,燕北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盐分就在土壤堆积。这与夏日炎热出盐汗道理相同。其二,与地下水也有关,不知道你有没看各位村民家中的水井,那水井是打得深还是浅,是不是带咸味。其三,与地形的排水不畅有关,西北有高山筑边防,东面有燕云山脉,这一片地势低洼,水从山脉高处往中间低处流。其四,前人种地灌溉不当,只灌不排。”

牧云听她一席话如听天书,敬佩之余不免真心发问,“阿嫂可有办法改良土地?”

程媺语气从容,“有形成原因自然就有解决办法,盐随水来,盐水水去,水利灌排渠工程,改良物料都需要官府牵头,我只能尽我所能,从种(四声)种(三声)方面尽力而为。”

读了近二十年的书,不就是为了学有所用。赵家村西边的镇子叫天马镇,距离赵家村二十多里地,走路半个时辰。

牧云跳上车辕,甩了甩牵牛的绳。

牛车动起来,桂儿走在车旁,他们要去放牛,顺便去镇上。

家里有了奶娘,程媺给牧云几颗人参去换银子,要他买些肉食回来;家里取用水不方便,每回都要去村中的水井提水,程媺想在家里凿井,让牧云与桂儿再去镇上找找取水人。后院在修建房子,程媺还想在天井中铺设砖石以防泥泞,顺便也要问问采石人的所在。

镇上的市集很热闹,熙熙攘攘,有很多事情做,牧云建议和桂儿分开行动,半个时辰后集合,桂儿没有异议。

牧云先去卖参。镇上的医馆卖不出价钱,倒是有个当铺收,他当了一颗,剩下的卖给一家酒楼,那家酒楼有道名菜参鸡汤,需要用参,让他下次再采到山参直接来卖。

天马镇这里收参不像药铺分几等,按等级给价,当铺和酒楼都是自己看品相喊价,几颗参共卖了二十五两。

真要论起来,还是去药铺卖得钱多,但程媺手上参多,她怕牧云比较价格捂着不卖,临行前特地叮嘱,现在是用钱的时候,等几天还要与镖局押粮的结账,给钱就卖。

桂儿在市集上打听了一圈,知道了取井人的所在,因在镇外的一个村,她只能等见到牧云了与他一道去。

集市上有卖老母鸡的,一只鸡120文,桂儿与他讲了半天价,牧云找到她时,她还与人磨价。

卖鸡的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农,满脸沟壑,身子佝偻,“小姑娘,最低最低120文,这几只老母鸡买回去不着急吃还能下蛋。”

桂儿与人磨了这么久,那只麻灰的老母鸡咯咯地站起身,真的下了一颗蛋出来。

老农眼疾手快地把蛋抓到手中,“小姑娘你要爽快点赶紧买走,这枚鸡蛋就是你的了。要不是家中急用钱,这几只鸡老汉我也舍不得卖掉。”

桂儿瞪着十分惋惜的眼,死死盯着老农手中的那枚鸡蛋,仿佛盯久了能用意念把它拿走一般。

“老母鸡怎么卖?”

牧云的声音把桂儿的神魂拉回来,桂儿气鼓鼓地喊他,“牧云,他一文钱都不肯便宜。”

老农本以为有希望卖掉,没想到他们是一伙,刚舒展开的脸又皱起来。

牧云:“三只老母鸡都买了。”

老农的脸绽成一朵花,“一共三百六十文。”

牧云掏出钱,桂儿拦住,她对老农说,“我们想买的时候,那个鸡蛋还在母鸡的肚子里,你要给我们。”

牧云无所谓,手推出去一点,被桂儿又大力地按回来。

老农扫过他们眼中的官司和手上的推拉,比较一个鸡蛋和360文,终于下定决心,“给你啦。”

买完鸡,又买了两只猪蹄,半只羊。

一个货郎挑着货走过,牧云被拨浪鼓吸引住了,赶上去买了两个。

他们穿过集市,往镇北走,周围的人越来越少,忽然牧云把牛车停下,桂儿问,“怎地不走了?”

牧云比了个嘘的手势,翻过车辕,从另一边往后方,三步并两步逮住一人。

“你是什么人,为啥跟了俺们一路!”

被他抓住的是个四十岁的男人,圆头钝脸,肤色不深,双手十指短粗,有伤有茧,衣服上全是补丁,脚上穿着一双草鞋,他肝胆儿一颤,捉住牧云的手,“我,我就是看看她……”

“看谁,看啥?”桂儿摆好招式追过来,眼前忽然一亮,“大爹!”

“真是桂儿啊?”

桂儿对牧云说,“这是我大爹,赵大田。”

牧云有些尴尬地松手,“对不住。”

“没事没事,”赵大田有些局促无措,憨笑着道,“我就是看到像桂儿,怕是眼花了。”

“大爹,是我,真是我,我和娘前几日回来了。”

“哦哦,回来了,回来了就好。”

“大爹你在哪儿做事,几时家去?”

“这几日就回去。这位是——侄女婿吧?”

牧云一噎,“不是。”

桂儿说,“还不是咧。”

“哦哦。”赵大田想,那就是迟早得是。

“大爹,我们找采石人,你知道去哪儿找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