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清穿之皇后是个数据控 > 第24章 吃干抹净

清穿之皇后是个数据控 第24章 吃干抹净

作者:八个柠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2 13:00:05 来源:文学城

内务府衙门大堂东侧暖阁内,炭盆烧得噼啪作响。

外间索额图领着一众大内侍卫,再内侧是一众宫女,在院子和回廊里备着里头主子娘娘使唤。

瞅着下头这一群跟蔫菜似的包衣们,索额图一张脸面无表情,心中泪流满面,这几日得罪的人啊海了去了。皇上老人家,心思深似海,这是要赫舍里氏做孤臣啊。

阿玛左右逢源来的一众人情,索额图我要继承的。娘娘这一下子铁面无私,我拿什么出去卖人情啊。

包衣都连着勋贵,上三旗的包衣家姑奶奶也有嫁给八旗勋贵的,谁家没有两门好亲呢。

那赫舍里家的门槛都让踩断五根了,比鳌拜在时还热闹。还有大哥养的一众好门房,全给我打发走了。我是一个也没见得到,省得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人家了。

主子娘娘怎么就跟大哥一个脾气呢,她老人家小时候可灵性了,把大哥的家管的都叫自己甘拜下风。索额图到现在不知道葛布喇家到底有多少产业,他打赌大哥自己也不知道。

索额图到现在也不知道,主子娘娘到底要把这恶事做到什么程度。急的他都偷摸回家找大哥商量,大哥云淡风轻就知道喊效忠皇上。

要不大嫂和他吵呢,我索三也想和他吵。

咱家的姑奶奶当了主子娘娘,我是真不敢劝啊。

老天爷知道,打姑奶奶她进了内务府,杀人抄家跟喝茶一个样子,我索三就见了她只想着跪下。

我那时真怕啊,怕她下一句就要把索尼拖出去打。

咱阿玛是内务府敛财高手,哦,亏空都还上了,大哥还的,那没事了。索额图挺直腰进门,噗通跪姑奶奶脚边,请主子娘娘示下,还是怕啊。

大哥怎就养出来这么天生就是主子的女儿呢,索额图想不通,就如同他想不通大哥到底有多少家产可以挥霍,都能自己出钱替阿玛平账了。

不是我索额图胆子小,是娘娘她超出了我的想象极限。

会计司(掌财务、宫女选拔)、掌仪司(掌宫廷礼仪)、都虞司(掌侍卫、狩猎)、慎刑司(掌刑罚)、营造司(掌工程)、庆丰司(掌畜牧)、武备院(掌管皇帝兵器、甲胄、仪仗制造与收藏)、上驷院(掌管皇帝御马、车驾及相关事务)、奉宸苑(掌管皇家苑囿的管理与修缮)、内务府堂(协调各部门事务)、广储司六库(掌管具体库藏)、敬事房(掌管宫廷宦官事务)、造办处(掌管宫廷手工艺品制造)等,从郎中到笔贴士都来了。

诸人中,五品以上的在院子里拜见皇后娘娘,五品以下的站不进去,都在门口外头等着。听见里头叫散了吧,便都战战兢兢的回值房待着。

当值的不当值的都在这儿,哪个都不敢走,也不敢串闲话。主子娘娘不曾关了他们,可他们得知道规矩。上三旗包衣,哪个不盯着宫里的缺儿,哪个不想着谋个好差事,哪个不盼着他们倒台好自家顶上。

补上亏空的,端着一杯茶,想着家徒四壁的家,堆积如山的当票和借据,这以后不知道还有机会捞回来不。心里有鬼的,擦着额头上的汗,来回踱步。有些人是欠了钱,还钱就是。有些人是自作聪明,专门挪了东西出去,一时半会哪里倒腾的回来。有些人还有其他事儿的,心里扑腾的恨不能就死了才好。

自打主子娘娘亲自到了内务府,已经十日了。光是郎中就下了三个,家都叫抄了,人侥幸没死的,也发送回老林子里为奴去了。其他小人物,捎带着的就更多了,几辈子的老脸了,别说没了脸,命都有保不住的。

倒是那些本就不得宠的,比如姓贾姓王那几家,没沾过内务府差事的好处,还逃过一劫。

平日里哪位外朝大臣当着总管内务府大臣,都不好深插手。一来有四大辅臣互相牵制,二来有太皇太后在后头撑着,三来这是皇上的家事。

养的这帮包衣们也是心大,把内库当自己家的了,各种挪用贪墨,都不带平账的。

现而今皇帝亲政,四大辅臣是不提了,太皇太后老人家也不见客。

谁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般早啊,这才康熙四年。

主子娘娘来了,她要治自家的奴才,哪个敢喊冤求情。内务府是皇帝的家事,出手的是皇帝的妻子,前朝便是有沾亲带故的,也不敢拿出来说,恨不能撇清了才好。

其实有求情的,被皇帝一通毒舌,骂出去了。

人家那是夫妻店,什么人啊看不出点眉眼高低来。

一帮子正经上三旗出身的侍卫日日待在这院子里,里外围着,等着建功立业。一帮子没差事的上三旗包衣天天打听,恨不能明天就有缺儿了好叫他们来。

只有索额图心中呐喊,主子娘娘下手轻点。那都是我的人情啊,都是我的啊。

更何况,主子娘娘手下是真有能人,不知道养了几个青天大老爷,说盘库就盘库,说盘账就盘账,说抓人就抓人,就都那么正好,都是人赃并获,一个不带冤枉的。

闹得这一路子,京中内外不知多少包衣人家变卖家产补亏空的。田庄、土地都跟着降价了,只因这些东西多是在自己旗内实在亲戚间流转,价格压低了也没办法。只说各处典当铺子,书画古董可没少收,一时间多了不少货源,这价儿就都下来了。

都晓得这位赫舍里氏的贵女,天家的主子娘娘,有她父亲八分公正能干,九分火眼金睛,十分的不揉沙子。

索额图这里,有找到值房来的。他只能忍痛回绝了不知多少人家的请托,都是想要谋个缺的,连金陵那边的都千里迢迢托人来说项。

不是他不帮忙,是主子娘娘真不给他脸面。

他不好意思说啊···呜·呜·呜···

时间长了,这事儿天南海北的传开了,盛京、金陵等地的包衣人家都晓得京里的富亲戚遭了殃。

有那心思灵活的,便生了进京谋内务府差事的心,赌一把,若是赢了,将来子孙的出路也有了。比如,金陵包衣王氏的年轻家主就派老管家回京收拾旧房子去了。

慈宁宫

太皇太后本对皇后执掌内务府存了一肚子火气,可眼见珠兰去了就下死手的做派,不像当家主母的套路,像个天子鹰犬!

莫非是皇帝授意?

太皇太后自己盘算开了,皇帝刚亲政,要拿奴才开刀立威,自己支持,比在前朝上来就干三藩强啊。

让他在自己家里玩儿吧,玩漏了还有皇后挡着一道呢。

这么一想,她又有些心疼珠兰了。

看着做派是真实在啊,这孩子。想起少年时的自己,也是这么风风火火的就敢干。

人老了,不该给孩子们添麻烦。

虽说看不见重孙子,她着急。可孩子们有正经事做的时候,她肯定要支持的。

慈宁宫传了道旨意,来求情的一概不见。

太后听说慈宁宫闭了门,紧跟着就把自己禁足了。只说让端敏格格递牌子的时候,可以进。

乾清宫

皇帝在前朝发了火,骂的一众文武大臣臭头。户部尚书王弘祚磕头磕破脑门子,没钱就是没钱。鳌拜来了没有,皇上来了也没有。

梁九功呈上内务府那边送来的抄家册子,瞅着皇上的脸色,怕是别迁怒了皇后娘娘。

结果,皇帝看完了,高兴的在暖阁里来了三个大跳,就差翻跟头了。

梁九功连忙低头靠边站,生怕被主子的扫堂腿踹出去。

治河银齐备了!

珠兰,不愧为葛布喇之女!

虽说从朕的内库里出,心疼,但此刻还是国事要紧。

珠兰不愧为朕之知己,深知朕此刻缺钱。不愧葛布喇所说经营之才,一出手就是三百万两。

康熙安静下来,转身回座,表扬赫舍里氏族人。

葛布喇在外头排着准备觐见,一副谦逊的表情,毫无架子。后头排着的诸人无论满汉,都是一副敬佩的模样。

皇后娘娘公平公正、铁面无私,定是得了葛大人真传!

本来是葛布喇风评在外,连带着珠兰也能狐假虎威。

后来珠兰在内务府传出来的名声太邪乎,连带着葛布喇大人都叫人看着高深莫测起来了。

这厢,珠兰拨弄着鎏金手炉上的缠枝莲纹,这是诺敏家里送来的,一并送来的还有投名状。江南那边不着急,先放放。

扫过阶下肃立的女官们 —— 尼雅与图雅捧着镶铜边的账册,春苒四人袖中隐隐露出文书一角,最末的巧云攥着帕子,指节泛白如纸。

这宫里站着的都是女官,巧云不知自己一个小宫女为何也会站在这里,心中忐忑不安。

珠兰瞧了她一眼,这丫头十二岁,是内务府拨过来的三等宫女,针线上使用的,一双手是真巧。

带她们这一拨儿的嬷嬷,说这丫头不亏一个巧字,那双手能织会绣,学了三年,宫里的花样子,没有她不会的。

内务府会计司管事说,这丫头是九岁就被选中入宫的,为的就是她这一手针线手艺。

禄雅与吉雅去的时候,是打着赏赐内务府会调教人的名目去的,管事和嬷嬷都把功劳往身上领,禄雅都给了赏赐,乐的他们眉开眼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有个小太监叫王二敏的,十分伶俐,忠诚值也高,【口才】更是有80,珠兰给他把两项数值都涨了上去,叫他去寻了过去与巧云一处的宫女们闲聊,把这丫头在宫里的情况扫听了七七八八。

两相一比对,系统就差不多知道蹊跷了。

珠兰一上任,就先给在内务府兼着差事的索额图派了个活计。

若是今日这丫头有了动静,就可以令索额图收网,拘拿她后头的人了。

“主子,这是广储司绸缎库的底账。”尼雅上前,将账册摊开。

珠兰指尖划过“康熙四年江南织造局解送”条目,墨色批注:三年七月初三,鳌拜府借妆花缎一百二十匹,未还。蓝色批注:绸缎库实际盘存短缺五百二十八匹,为索柱私借所用。

说是借出去的,就是给出去了,或者是卖出去了。库里的各类绸缎源源不断来新的,宫中才几个主子用。过几年虫子吃了,旧了,就扔了,没人查,那账目上什么都看不出来。可这才康熙四年,显然不到报废时候呢。

这索柱是平账太急,往鳌拜身上栽呢,以为那位倒了,家抄了,就无对证了,结果把自己栽成了鳌拜党。家抄了,补上亏空。人这就不归自己管了,往前朝报一句吧。珠兰摇摇头,没见过这么笨的。

他要是老老实实把短缺的补上,还没这一遭。哦,这是贡品,补不上。

“西库的事更蹊跷。”图雅掀起蓝布包袱,滚出三枚包着油纸的当票,日期从康熙二年至三年,当物栏赫然写着“内务府库银”。当户签名“索柱”二字被指甲刮得模糊,当银栏里的“两千两”用朱砂圈着,像滴凝固的血。这些银两,是普通百姓数十年的收入。

作为内务府官员,虽属包衣权贵体系,但索柱俸禄有限(正五品年俸约80两白银),若存在奢靡消费、赌博欠债、官场应酬等资金缺口,两千两库银可解其燃眉之急。通过抵押库银,他能从当铺换取能立即花销的银子,而当票留存的行为,可能是计划后续用其他资金赎回以掩盖罪行。

内务府广储司郎中,负责掌管银库、缎库等皇家财物,也没个监督,什么都由着他自己做主,这倒是方便。这内务府制度有问题,银库的钥匙、印信管理不严,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导致低级官员也能轻易挪用库银。

再有,这什么当铺啊,库银这种带着明显标记的也敢收。哦,鳌拜一党的当铺,已经收归户部了。从掌柜到活计,都死刑部大牢里了。这是什么事儿,都能栽鳌拜身上了,其他勋贵大臣都清白着呢。

“直隶皇庄的贡棉账也对不上,”她翻开另一册搜出来的私人账页,李良栋的签名每月变异,八月的“良”字多了两点,底下用极小的字记着“卖庄棉八百斤”,而正式账册里验棉太监的蓝批竟是“全数入库,质地优良”。

直隶丰润皇庄庄头李良栋,康熙四年八月报称“贡棉三千斤”,验收入库时掺沙土一千五百斤,私卖棉八百斤(证据:庄丁陆二的证词笔录,附通州布坊收购凭证)。

康熙四年九月大婚用棉核查:账载皇庄贡棉五千斤,实际入库仅两千三百斤,缺口被庄头以“虫灾”为由搪塞,却在其私宅地窖搜出未交官棉一千二百斤。

珠兰用护甲挑起块湖蓝贡缎,缎角火漆印下渗着暗褐斑点:“这就是给本宫大婚预备的?"

图雅叩首时,发间青金石坠子撞在金砖上:“回主子娘娘,库里余下的五十匹苏绣里有廿三匹被虫蛀,剩下的全是顺治年间的旧缎,还织着前明纹样...”大婚所用不过准备之中的八成,所以才有人敢糊弄,是仗着用不上。

康熙四年内务府奏请“大婚缎匹需银十万两”,但实际拨付仅三万两,差额通过挪用旧库存填补。

系统分析,负责采办贡品的皇商可能与内务府官员合谋,将新缎私自售卖。

经过查证,皇商范氏家族曾“以明万历旧缎充康熙新贡”,被御史弹劾后仅罚银了事,反映监管体系的纵容。

皇后大婚霞帔所需东珠十二颗,账载“采办用银五千两”,银库流水仅三千两,差额两千两被总管噶褚哈以“预支明年经费”名义挪用(附:噶褚哈亲笔借条,注有“康熙四年九月借”)。

借条的存在或因噶褚哈自恃权势(总管为内务府高级官员,正四品),认为可通过后续财政拨款填补空缺。按制度,跨年度预支需经辅政大臣会议及户部尚书联署批准。虽形式上保留债务记录,但本质是监守自盗的证据。

银库“流水账”本应每日与库存现金核对,但因库丁缺额——《内务府人事档》记载,康熙四年银库缺额达40%,核对工作长期停滞。

这也是稀奇事儿,那么多侯缺儿的,这里有缺儿不补人,就留着这漏洞。

再说东珠,是产自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淡水珍珠,因采集难度极高(需潜水捞取)且产量稀少,被定为皇室专用贡品。

《清会典》规定:东珠唯帝后、太子、亲王等可用,其余官民严禁私藏。皇后大婚霞帔上的十二颗东珠,需选取直径1.5厘米以上的“正珠”,每颗价值约400-500两白银,十二颗合计约五千两,与账载金额吻合。

不过,珠兰姐妹自小就戴东珠,可见这东西在这几年管的十分宽松,辅政大臣家中随处可见。

冬萧展开幅舆图,七司三院的辖区用不同颜色涂得混乱不堪,“采买喜烛这事,广储司报一万对,营造司买五千对,多出来的全在库房淌蜡油,管事的还说'怕主子不够用'。”

广储司与营造司重复采买喜烛:前者报购一万对,后者实买五千对,多余五千对在库房融化,损耗蜡油两千斤,折合白银八百两(证据:两司采办文书原件,附库房损耗登记)。

系统分析,双方因职能边界不清导致重复立项,广储司按年度预算报购,营造司按具体典礼需求采购,双方无需向同一上级部门实时报备计划,导致“一万对”与“五千对”的采购量未被及时核减。通过重复采买,可将虚报部分的经费(如采购五千对喜烛的白银)以“损耗”名义核销,蜡油可重新提炼售卖,白银则通过伪造损耗登记被瓜分。

“前天领翡翠头面,”夏苼上前半步,“广储司说归营造司,营造司说该广储司,吵到最后打开箱子,凤钗翅尖都断了。八月至今,因各类纠纷延误的物件共三十七件。”

珠兰点了点头,到哪里都有这种情况。

系统分析,核心原因在于宫廷“多部门分权管理”模式下,缺乏统一的采买统筹机制,加之官员利用职能重叠与制度模糊性,通过重复采购、虚报损耗等手段贪腐牟利。这种现象并非个案,而是封建王朝官僚体系僵化、监守自盗频发的缩影。

“主子,这是内务府新增官员名册。”春苒捧上黄绸封面的簿子,珠兰翻开便见噶褚哈家族十七个名字连缀成串,十二岁的侄子竟列在“广储司员外郎”栏下。

指尖停在一位“噶褚哈奶妈之子”的履历上,那人名下写着“会计司主事”,秋葹说道,“这位连算盘都不会打,还有个叫张凤鸣的,字儿也不会写。”

笔帖式张凤鸣(噶褚哈远房外甥)任职半年,因'不通文墨'延误文书九件,其中将'金镶玉步摇'误记为'铜胎',导致造办处错制饰品三件(证据:张凤鸣亲笔错账,附造办处返工记录)。

这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珠兰叹了口气。

要不是需要内务府的钱办事,她是真不想给皇上管这个家。

累得慌,虽然活是系统和女官们干,她就管喝茶批条子,那也累得慌。

这活儿干了没收益,追回赃款本身对世界进程影响微乎其微。

这是还得是前朝影响大,所以珠兰才给康熙塞银子啊。

河工最能顶事,若是治理好黄河,必然是造福两岸,介时一年救下十万百姓,保下几十万亩良田,量变都能够付给时空局了。

咱在这里过日子,一天都是欠时空局能量的,不是白待着的。

珠兰原来为啥那么急功近利,哪怕破坏性开采,也得把能量弄出来,就是因为怕欠了时空局的能量,越来越多,利滚利,就麻烦了。

这是积攒的世界多了,手里有了积蓄,才敢弄成了系统来这边试一试可持续发展。

折腾了半天,能量结晶没得多少,看来供给皇帝的银子还没用上呢。

前朝效率太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