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猎户家的八卦夫郎 > 第17章 秀河村17

猎户家的八卦夫郎 第17章 秀河村17

作者:棠梨煎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3 08:42:58 来源:文学城

老大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加不敢相信沈云舟就这样随便的把人参给拎过来了,赶忙一叠声的让小童去找苔藓。

自己则小心翼翼地拔下一根参须,以火焚之。烟青灰白,气似龙脑香,果然是真的上党人参。

不怪这老大夫仔细,实在是这上党人参如今已绝迹了好些年,市面上的上党人参,多是假货,用党参、桔梗根染色冒充,还假称是紫团参、泰山参,其实哪里是人参!

现在的人参造假工艺,可谓是十分成熟了。

即便是真人参,同是人参,也因产地有个高下之分呢。真正的上党人参产自太行山脉,尤其以山西上党(长治)一带的最为有名,因此得名。此地被称为“天下之脊”,所产的人参更被视为天地精气所化,皇帝祭天用上党参,士大夫也以家藏上党参来彰显身份。

这样珍贵的人参,却因前朝过度开采,以及气候变暖、战乱时焚山驱敌破坏红松林等种种原因,至此时几乎绝迹,太行山脉每年被发现的上党人参不足十株。

但上党人参的药效却是人参中最好的,《药谱》中还有假托苏轼之名的诗云“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①”,便是说辽东所产的参远不如上党人参,质量不佳,只能算“井底”级别。

甚至长白山人参,也不能和此时的上党人参相比。

老大夫感叹,他还未成亲时,才见过上党人参,记忆犹新。如今已须发皆白,儿孙满堂了。

符水县是汴州下属的县城,只能算是太行山脉的延伸区,竟然也能找到这么大,成色这么好的上党人参,不得不说这猎户运气是真的好。

老大夫拿着人参左看右看舍不得撒手,小童找来了青苔,连忙将人参裹了起来,许久却又叹气道:“小兄弟,我与你实话实说,这参虽好,我却是没钱收的。”

沈云舟一惊:“你这铺子要倒闭了?”他之前卖地黄等药材时也筛选过几家铺子,数这位老大夫事儿少、给钱痛快、价格公道,不是很希望失去这样一位收货商。

老大夫:“……不是。”他看沈云舟一无所知的样子,不禁苦笑,但他为人正直,也做不出瞒哄骗人的事情来,只得实话道:“实是你这参太贵了。”

时下人参的价格根据产地、品相不同,价格各有高低。如碎参、参片,约么是四五贯钱一斤。而完整的的辽东参,则是一两人参一两银。当然了,年份够久的,还能往上翻番。

沈云舟拿来的这株黄润紧实,约有二两重,若是辽东参也不过十贯钱,高丽参就更便宜了。但偏偏是近乎绝迹的上党参,品相又这般好,若是拿到汴州或洛京,少说能卖八十贯,上百贯也说不定。

他这小医馆一时可拿不出这么多现钱,就是要变卖房产,怕是也没那么快的。可要是让他昧着良心低价收了,心里又过不去。便对沈云舟道:“你将这人参拿苔藓裹了,再用陶罐密封,去汴州寻买家吧,低于八十贯不要出手。”

沈云舟皱了皱眉。他连符水县还没有摸熟,哪里知道怎么去汴州。何况婚事在即,他还没置办好聘礼,又哪里有空去上外地出差?

况且……这上党人参对于老大夫而言,是绝迹多年的遗珠珍宝,对于沈云舟而言却是普通东西:他那里还有一大包的人参种子呢,随时可以再催生。

“懒得去,没时间。”沈云舟闷闷道:“我急用钱,赶着成亲呢。”

老大夫:“……”这说的是什么话?

沈云舟又看了老大夫两眼,这老头人挺好的,没有蒙骗他,还给他指了明路,沈云舟愿意相信他——他也不怕任何人耍诈。便道:“你若能出得起五十贯,便卖你了。”

老大夫顿时目露挣扎之色。沈云舟无语:连五十贯都没有?

“要不你分期给我?二十贯,二十贯总有吧?”置办一份体面的聘礼,怎么说也得二十贯吧?“剩下的,你把这参卖了再给我钱。”

他计划着二十贯置办聘礼,剩下的钱修一修他山里的房子,毕竟离婚后还要回去住。但离婚可能还要过些时候:他们这假结婚,怎么不得结个一年半年?倒是不怎么着急。

老大夫略一思索,终于点头:“行!既如此,我也不多占你的便宜。卖出后,依然按照八十两的价格给你。”二十贯的现银他还是有的,此时立刻收拾柜里的银钱,又吩咐小童去家里,唤娘子送银钱过来,再请来里正前来做个见证,写下契书。

里正和大夫娘子来了,见了这三十年的上党人参,自然又是一番惊叹。要不是知道老大夫医术高明,不会走眼,几乎要以为是假的了——便是假货也少有这么大个儿的。

大夫娘子听说沈云舟急着用钱是为了置办聘礼,更是热心的询问要不要帮忙:“听说你是下面村子里来的,恐怕对县城不那么熟悉,又怕有些伙计欺生。”

这人参虽然老大夫说依然按照八十贯给沈云舟,可他却比沈云舟有门路。若是能卖给朝廷采买或富户急用,上百贯也是卖得的。这转手不就是二十贯钱吗?大夫娘子自然待沈云舟这个带财的小郎君颇为热情。

沈云舟很高兴的答应下来:他正是不清楚这聘礼需要置办些什么呢,还打算去问一问吴婶。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本地人,又是有些年纪懂规矩的长辈带着,让人安心许多。

大夫娘子立刻就帮着谋划起来:时下置办聘礼,穷有穷的方法,富有富的规格。二十贯钱不是小数,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两三年的,但因为此时攀比之风盛行,于置办聘礼一事上,二十贯钱却只算普通了。

“你娶的是哪家的哥儿?县城的还是村里的?”大夫娘子问道。她盘算着若是村里的,这聘礼便可办得实惠些,多买些牲畜、茶酒、果品。若是娶县城的哥儿,就少不得要几样装门面的东西了……

如今县城也流行起三金来了,金钏、金镯、金帔坠儿,二十贯当然不够买啦,但有些铺子鬼灵精,做那空心的,面儿上也好看。

“秀河村的,姓姜。”沈云舟道。

大夫娘子半晌才反应过来,反复打量沈云舟好几遍:“姓姜?你要娶的,不会是宁哥儿吧?”

沈云舟内心却有一点点惊讶,他这个未婚夫郎人脉还挺广。他去澡堂,卖澡豆的老板娘认识姜宁,来医馆,这大夫的妻子还认识姜宁。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否认的,很快就要到成亲的日子了。沈云舟便点了点头。

大夫娘子喜道:“这几日正听说宁哥儿定了亲,不想竟是定给了你,你可真是有福气。”又想起沈云舟挖到的那人参,两手一拍道:“难怪你能在咱们符水县的地界,碰到近乎绝迹的上党人参。”

这姜家两口子常说他们家哥儿是个小福星,自生了这姜宁后,家里事事兴旺。说得多了,潜移默化,相识的人也开始这么觉得。尤其是和姜宁交好的人,他们和姜宁待久了,自家的事情竟然也顺遂了许多呢!

说着,大夫娘子羡慕的看了沈云舟一眼:“瞧瞧,只是刚定亲,还没过门呢,就被宁哥儿带旺了!”

沈云舟:……什么鬼!他凭本事自己催生的人参!

就算是被带旺,也是被那头母鹿带的……

大夫娘子自觉自己说的都是好话,却不知道沈云舟和姜宁这婚事另有隐情。

谁不愿意娶个旺家的夫郎?成了亲就是一体,谁旺谁都是整个家的喜事。便在沈云舟面前又猛猛夸了姜宁一通,且加倍认真谋算起了这聘礼钱要怎么花。

她和姜宁相识,也粗知道一些姜宁的喜好,买的都是又实惠、又体面、又合姜宁心意的东西:两匹绫是大头。绫罗绸缎,绫是其中最为便宜、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的,一匹粗绫只要七百文。

当然,这里说的都是平民用的低档货

一匹青色姜宁爱穿,一匹大红新婚喜庆。

又定下几匹夏布,马上天热了就能穿;几匹麻布葛布,虽然姜宁不大穿这粗料子,但做个帐子,给这沈大郎做衣裳,都用的上。

另有活羊、酒、茶、糕饼、果品、鹅……这些有的现送到柳树沟,有的只定下,到了下聘前一日再送过去不迟。大夫娘子掐着指头算着账:“酒可以少送十坛,你那老丈人不怎么贪杯,宁哥儿也不让他喝——哦对了,你来一趟,正好把你丈人的药给捎回去,我们当家的早已配好,一直没碰上宁哥儿来县城。”

姜水生腰不大好,在地里做活计的,年纪大了没几个腰好的,一直在医馆配着些药吃,还有膏药。

沈云舟:“……”他不是很想去,一想到见到那哥儿,自己整个人像被迷了魂一样,手脚都不停使唤了,沈云舟就难受……但他也不大好说出来。且大夫娘子很快就欢欢乐乐把他领到一间铺子门口:“还剩下六贯钱,金的买不起,银的也能凑合,总要凑够三样才好。”

沈云舟抬眼一看,这正是一间首饰铺子。大夫娘子笑道:“如今流行缠臂金、缠臂银,还有镯子,都是年轻人定情喜用的定情之物,戴上又好看。”

这缠臂金、缠臂银便是缠钏,是臂钏的一种,形状像弹簧一样,将金银捶得又细又扁,螺旋状盘数圈,两段用金银丝编成活环可以调节松紧。这种臂钏款式朴素,没有什么花纹,也并不重,约么二三两银子便能买一只。

沈云舟这一路并不操心,大夫娘子说买什么,他只管付钱,没有任何意见。此时听到定情信物二字,却顿住了脚步。

……他和那姜家小哥儿,并不是一对有情人。

即便是装装样子……沈云舟也不大想把这种带有特殊意义的礼物,送给别人。他摇了摇头,叫住了大夫娘子:“这便算了……我们,”他思考了一下,才编出个理由:“我们也不是多富贵的人家,不必要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剩下的钱拿五贯做给他的聘金,剩下一贯再买头小猪好了。”

大夫娘子欲言又止。你不是多富贵,姜家可未必……宁哥儿成亲,连样金银首饰都没有,像话吗?可是她劝了沈云舟几次,沈云舟十分坚定不为所动,也只能作罢了。

回去的路上还在心中念叨,什么叫华而不实?

因经济繁荣,加上攀比之风盛行,此时的人都十分爱打扮自己。无论男女,都喜簪花。有钱的穿金戴银,没钱的便是拿纸折一些花儿,也要妆办起来。

这小子说这话,总不会把宁哥儿娶回去,让宁哥儿跟着他过苦日子吧……她心里还在想着,却听前头声音嘈杂,一抬头却见她家医馆门口竟吵起来了。

这会儿大夫娘子也顾不得什么金钏银钏的,连忙拨开人群挤了进去,却原来是几个官吏和一个穿着富贵的青年人起了争执。

那几个官吏面色很是不善,只是强忍着给对方一些面子,道:“我们是奉皇命行事,任土作贡,本地所产之精华,进贡进京是应当之理。上党人参如今罕见,幸得一颗自然要做贡,难不成你们还敢和官家抢东西吗?”

这话说得有些重,那华服青年却轻蔑一笑,还露出几分不耐烦来:“岂敢?不过你们区区小吏,也敢说身负皇命……呵呵,真是不怕牛皮吹破了!谁知道你们拿了这人参,是真进贡进京,还是自己贪了去。我这里人命关天,你们却要抢这人参,居心何在?待我修书一封告诉我小姑父,保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原来是沈云舟和大夫娘子去购买彩礼后,医馆收到了一株上党人参的事情很快便传开了——他们请了里正做中人,知县那边便很快知晓了消息。

各州府每年都有向皇帝进贡的任务,有一些是贡赋格中标明了的,当地一些特色之物。比如南方一些州府需要进贡水果,北方则是兽皮和一些少见的**动物。

汴州离洛京很近,漕运又十分方便,汴州的什么洛京没有?贡品不至于拿不出,但却实在平庸。

因此江知县听说医馆收到了一株上党人参,连忙派人来买。他还是很希望能露个脸,最好让官家对他有一点点印象,日后也有升官的希望。

但这些小吏奉知县的命令来到医馆,却被这好无礼的小子纠缠,非要强买这人参。明明这小子出现之前,他们已经和徐老大夫谈好了,一百二十贯。

江县令还算是一个好官,对贡品一直是有偿征收,并不以权迫害百姓。

这小子一来——说来也好笑,这人竟只愿意出五十贯,连他们一半的金额还不足。不过是仗着他小姑姑被王员外送给宣武节度使做妾,欺负人罢了。

沈云舟吃了半天的瓜才理清楚,这个猖狂的小子正是王土根那个比姜宁还大上两岁的长子,在为了王土根的腿抢人参!

我这周居然忘记申榜了……人怎么能捅这么大篓子呜呜呜呜,我哭死

于是是没有榜的一周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汪的一声哭出来[爆哭][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秀河村1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